試論《古詩十九首》
一、《古詩十九首》的出處及其名字的由來。 《古詩十九首》就是東漢末年一些文人寫的抒情小詩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傳統,這些詩在內容和風格上都十分相近。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語言樸素,感情真摯自然。在今天看來,使難得的好詩。它們的藝術成就非常高,影響很大。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遠,已經找不到作者和詩的題目。據說,現在一些學者正在研究和考證,也許有一天會被破解。因此就被籠統地稱為“古詩”,意思指它們是魏、晉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詩。蕭統主持編選作品總集《文選》,從這批“古詩”中選取了十九首。按照《文選》的詩歌分類原則,凡沒有題目的詩歌作品,統歸“雜詩”一類。這些“古詩”便入了“雜詩”類。而它們又不知作者,所以就沿用“古詩”的名稱,給這十九首詩起了個總題目,即《古詩十九首》。這就是“古詩”的名稱和《古詩十九首》的由來。《古詩十九首》也同《文選》一起流傳深廣,成為公認的“古詩”代表作,其實,這十九首詩既不是一人一時之作,也不是一個有機構成的組詩。 “古詩”作品在梁代,尚存有五十九首,但現在只留存三十多首,包括《古詩十九首》在內。就在梁代,對“古詩”的作者和寫作年代,已有爭議。所以蕭統把《文選》入選的十九首古詩都歸之無名氏。 二、《古詩十九首》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思想內容。 在東漢末年,皇帝年幼無知,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官場。弄得當時的人們民不聊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一些下層知識分子為了改變現狀,當官,走上仕途之路,只得四處奔走,結交權貴。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受盡千辛萬苦。然而往往一事無成,心情及其苦悶,每個人都是滿腹牢騷,感嘆社會的不平等。在加上思念自己的親人和濃濃的思鄉之情。遠離親人,加上事業不成功,只有借助手中的筆,來發泄心中的不平,思念妻兒老小之心,于是創作產生了《古詩十九首》。所以我認為這就決定了它的思想內容,突出地表現了當時中下知識分子的不滿不平,以至玩世不恭,消極享樂的思想情緒,真實地從這一側面反映出東漢后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背景。它的內容分為游子詩和思婦詩。 它的游子詩有著共同的主題思想,都是抒發仕途碰壁后產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但由于作者們的處世態度不盡相同,因此其中每首詩又有各自的具體主題。比如第三首“青青陵上柏”,告訴人們不必羨慕王侯權貴窮奢極欲的生活。第四首“今日良宴會”,則反語嘲弄,勸人鉆營要職,拍馬求官,發泄失意以及心中不平的情緒。這些詩毫無壯志豪情,更多表露出詩的作者,其實就是作者們地位卑賤,生活貧窮,而熱衷功名,羨慕富貴的內心世界,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我理解就是由于他們做官的愿望破滅了,因而變得心灰意冷。我認為他們的喜怒哀樂,實際都是在政治上失望至于絕望以后發生的,也是當時社會環境的真實反映。 它的思婦詩,以及思念家鄉的詩篇,都向詩人訴說了離別相思之苦。這類詩的共同主題都是思念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長期漂泊在外,希望和家人團聚。和游子詩一樣,其中各詩也有各自的具體主題。例如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寫女子對離家遠行的丈夫思念。因為丈夫久出不歸而深情思念,擔憂,疑慮:詩人的語言看似平淡卻是特別含蓄細膩。詩人從離別寫起,暗示丈夫到了一個遙遠的地方,奔波勞碌。這種離別讓妻子悲傷,接著又寫了妻子對他的思念,雙方受盡了相思之苦,這種描寫,真實生動。這些詩,實質上只是祈求社會安定,家室團聚,能過正常的恩愛夫妻生活。然而正由于政治混亂,社會不安,交通不便,這樣的愿望往往難以實現,因而這些詩都流露著濃厚的感傷情調,蘊含著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深刻不滿。 我認為《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比較狹窄,情調也比較低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愛情詩和埋怨人生不得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用詩的手法來發泄心中的怨氣,詩歌只是一個載體,以悲傷為主題。《古詩十九首》的內容總的來說比較單薄,沒有廣泛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更沒有揭示勞動人民的疾苦,但是它卻曲折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某些特征,傳達出那個時代的某種氣氛,因而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這些詩人不像今天的我們那樣,處于一個知識的社會,只要有聰明才智,擁有豐富的知識,就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廣闊的舞臺上大展拳腳。那些人可沒有我們的好運氣,多說一些話,發發牢騷,都有可能被殺頭,他們那個社會可不講知識。作者們大多屬于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熟悉自己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情緒,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三、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 。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上成就相當突出,我認為就是將抒情、議論、敘事、寫景融為一體,善于用詩的語言來反映現實生活,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求官路上受的苦,思念親人之情。 我認為它們的顯著特點是,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言來表現自己的感情的。語言樸實,描寫了真實的生活,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其中的游子詩大多屬于這些人,在生活中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受到了打擊和挫折,牢騷滿腹,用詩來排解憂愁和郁悶。顯示詩人那種隨遇而安的思想和寬容的品格。其實,這些人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建功立業,為國家做貢獻。《青青陵上柏》這首詩描寫首都的王公貴族的窮奢淫欲,他們過著享樂的生活,我們又何必感到憂愁、傷心呢!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和不平,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因此變為一種心安理得、適意行樂的思想情緒。而全詩的情調就好像在聊天,說出了他們心中的感慨和不平。這類游子詩,其實就是寫他們自己人生經歷過事的作品。但由于生活感受深切,思想感情真實,容易激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引起生活聯想。 在今天看來思婦詩就是一首抒情詩,抒發各自思念之情,所以形象鮮明,感情委婉。例如“行行重行行”: 這首詩概括了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對丈夫說:“你老是不停的走,活生生分開了你我,你我兩人相距那么遠,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那知道是什麼時候 。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快點回家吧。”它好像在自言自語,對丈夫傾訴別離相思之苦。由于忠誠的夫妻感情而壓抑不住的內心痛苦。結構完整,銜接自然,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自然。我認為和游子詩相比較,這一類思婦詩往往更能代表“古詩”的藝術特點和成就。這些詩的節奏的變化和詞的重疊,也顯示它們獨特的魅力,更能吸引人。 這批詩所反映的中下層知識分子的苦悶和愿望,以及他們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引起我們后人的深思,對當時的社會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們的作品后人評價很高,直到今天我們仍在學習、研究、繼承發展“古詩”手法、風格的詩歌創作。現在雖然和那個時期相隔了上千年,它們的存在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可見其影響甚為深遠。 綜上所述,古詩的存在有其歷史價值,它是我們中華藝術寶庫中一顆明珠,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今天這個知識的社會,與那些遠去的詩人們相比,我們是幸運的。社會穩定,使我們每個人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英雄有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2、《中國古代文學導讀》魯洪生、趙敏俐主編,中華書局,2003年 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北京大學出版社 4、中國詩史漫談—詩成天地間,王南著,華藝出版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