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說話訓練 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摘 要] 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與交際的需要,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與思維的發展。小學生不僅要進行說話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加強說話訓練呢?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語言課文的教學中;二是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寫作能力的訓練中;三是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
[關鍵詞] 說話訓練 語言教學
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僅是日常生活與交際的需要,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與思維的發展。1924年,葉圣陶先生在《教育雜志》16卷第6號寫了一篇題為《說話訓練》的專論,以他十余年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經驗,透辟地論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說話訓練的必要性和具體要求。這篇鮮明地標題為《說話訓練》的長文,還有一個更為鮮明突出的副標題:“產生與發表的總樞紐”。那就是說,葉圣陶先生一開始就把說話訓練當作是開啟學生思想之門、逗引學生發表之欲的一個“總”的“樞紐”,他要求人們抓住這個總的樞紐有效地提起語文教學的其他各個環節來。可見,小學生不僅要進行說話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加強說話訓練呢?我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教學中的說話訓練點,以說話入手,逐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淺見─── 一、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語言課文的教學中。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作文都是從說話步入的。要加強他們的說話訓練,應該從課文中的每個字、每個詞語落實到實處。多數的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紛紛爭著發言,可是學生說話往往是隨興而說,說的話往往是一句不完整、不規范的話。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說話訓練貫穿在語言課文的教學中: 1、融說話訓練于識字教學中。如我在《精彩的馬戲》的識字教學中,把說話訓練側重于其中,引導他們給生字組詞、擴詞、造句等一系列訓練,讓他們說話。如:彩——精彩——我觀看今晚精彩的文藝晚會;彩——彩色——我買一盒彩色圖畫。這一系列的說話訓練,從生字到學會許多詞和句子,讓學生說意思完整的句子,這樣有利于把口頭語言逐步轉變成規范的書面語言,為提高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融說話訓練于閱讀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想象,鼓勵學生說話。如教《撈月亮》一文,先讓學生仔細看詞,然后引導提問:小猴子看見月亮掉進井里,它們是怎樣撈月亮的?你是怎樣想的?請大家想后再說。這樣一問,學生的思維就發出創造的火花,激發了學生想象,他們都紛紛舉手要求發言,這樣教能使學生在訓練中既理解了課文,又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 3、融說話訓練于朗讀教學中。在朗讀中學說話,學生既能學習到課本中的語言,又能體會到“規范”語言的魅力。因此,抓好說話訓練,得把說話與朗讀訓練結合起來。把“說話”作為基礎,以說話促讀,以說帶讀,效果頗佳。 (1)要加強朗讀指導。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示范和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自己的“口頭”表達出來。如我教《北京》一課中的最后一段“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熱愛祖國的首都”。在指導這段朗讀前,老師問:“誰來說一說北京是怎樣一座美麗的城市?”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來說,然后,對這段課文進行朗讀指導,學生把“愛北京”、“愛祖國的首都”讀出情趣,把“愛”字讀到位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把表達朗讀,“課文劇”表演,分角色朗讀等與說話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而建立學習語言的目標,效果頗佳。 (2)課文要求背誦的精彩段、句,要指導學生背誦識記。因為,這些精彩段句對他們今后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二、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寫作能力的訓練中 “先說后寫”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規律。實踐證明,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說話為作文創造了條件。由此觀之,說話能力的發展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把說話能力的訓練與寫作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會達到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較高的境界。 1、要把說話訓練和觀察事物的發展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觀察能力為說話提供材料和內容,能為說話訓練創造條件。因此,應該把說話訓練與觀察事物的發展過程有機地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教看圖學文《秋天》,在教學中,把觀察和說話訓練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先指導孩子們看一幅《秋天》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弄清圖畫的意思。在觀察的過程中讓他們輕聲說說《秋天》圖意。看圖后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從上到下順序把《秋天》這幅圖的梗概說明白、道清楚。最后,讓學生在一邊看一邊學文的同時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句表述秋天的景物,感受秋天的美。以觀察豐富說話的內容,用說來加深對圖畫的觀察和認識。這樣教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2、要以“寫”的要求來訓練說話,精說促寫,說寫結合。說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寫是最終目的,它們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課外活動時,我教學生畫一些花草樹木、家禽鳥獸、彎彎月牙等,要求他們說一句完整的話。后來,我在黑板上畫一只小鳥,要求學生寫話,他們就能寫出“一只小鳥在樹上”。“一只美麗的小鳥在樹上喊叫”。于是,我貼出一幅由四幅小畫組成的圖畫,啟發學生說說圖意,還通過比較,“添枝加葉”把話說得具體些,詳細些,指導他們將自已或同學的圖意寫出來,這樣,就激發了他們寫話的興趣,誘發并培養了他們潛在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積累了詞匯,也豐富了他們的想象能力,為三年級命題寫作打下了基礎。教學實踐證明:以“寫”的標準去訓練學生說話,就是把說話的要求提高到寫作的水平上來,也就是說,要求說話的內容要具體,說話要通順連貫。如教古詩《憫農》,在理解“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時,我結合課文中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說話和寫作綜合訓練。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初步理解詩人描寫了一種什么景象,接著引導學生把整幅畫劃分為三個部分,再讓學生依次一邊看圖、一邊練習用語言描述情景:廣闊的稻田,秋收的稻谷,農民餓發愁。最后讓學生說。的確,有的學生表述很美,寫話也寫得通順連貫。 三、要把說話訓練貫穿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 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說話的素材,如果單單在語文課中進行說話訓練未免是狹窄的,是不夠的,應從他們的生活空間中拓展和尋找話題,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和自我表現的欲望,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說話。如在說話訓練時,創設把教室變為市場、家庭里、田野里、新聞采訪室等。讓他們“買菜”,“幫媽干活”,和“朋友打電話”,“小記者采訪”等訓練學生說話,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位學生寫一段話當眾自我表現:“‘媽媽,今天你太累了,歇一會兒,我來煮飯,’媽媽笑咪咪的樣子,問道:‘你能行嗎?’‘行’!然后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煮起飯來……”。真的,學生在活動中親手操作,感受頗深,的確有話可說。 2、在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中訓練說話。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趣事是很多的,是說話訓練的練武場。如故事會、自然實驗室、標本室、音樂舞蹈室、影視欣賞,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視野開闊了,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認識、體驗、感受,他們都能有事可敘,興趣盎然。通過這些活動,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而言之,說話訓練是凝觀察、語言、思維、表達為一體的綜合訓練;加強說話訓練,是小學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寫作水平,就必須先搞好說話訓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