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略論網絡文學 什么是網絡文學?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給予一種規范化、學科化的總結與界定。我們今天談到的網絡文學,大都是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所創作或傳播的文學作品。從目前的現有狀況看,網絡中存在著眾多的文學信息和文學作品。廣義的“網絡文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網上“自行創作并發表”的作品,另一類則是在網上“傳播”的作品。前者是適時的在線利用網絡的交互作用進行創作或在網絡以外利用電腦創作完成后首次發表并傳播在網絡中,這就是網上“創作”的作品。后者是將傳統文學作品利用數字化設備采集后經電子化處理發表在網絡里的,這種文學具有較強的文獻或欣賞價值。因為嚴格來講,這種傳播的文學并不是真正的網絡文學,只是喜好具體作品的人或具體的從業者把一些已經公開發行出版的傳統文學作品經過信息化處理后拷貝到網絡上來,這就是網上“傳播”的作品。 網絡作為一個傳播載體,是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之后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網上傳播有著其他媒介所不具備的便利和快捷。我們知道,傳統文學在誕生之初是以口頭方式創作、傳播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口耳相傳,之后以紙版印刷發行的形式超越了口頭文學傳播的地域、時空限制并取代了前者。而網絡文學的出現,對于文學來說不僅意味著傳播形式的網絡化,還意味著文學語言和文學觀念的網絡化。不同的傳播方式迎合了不同的文學特征,不同的文學特征則需要不同的傳播方式。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期,總有一種傳播方式占據主導地位。正如現在網絡中的文學作品,就是很好的說明。 一、網絡文學的寫作特點 1、開放性和隨意性。很明顯,常規的文學作品一經印刷發行,就已定型傳播,不同抵御不同時間的讀者讀到的也只有同一個版本。只有再版時才可以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但是網絡上的文學創作卻是隨時可以更改和互動的,表現出了相當大的不定型和互動性。網絡文學作品的電子化特點本身就決定了在網絡上已經傳播的作品有永遠的可修改性,可補充性。讀者看到的已經成為作品的創作內容永遠以草稿的形式存在,其作者有責任和權利,有條件和空間對這些自己的東西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造。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存在可隨時隨地修改這個問題,使網絡文學作品在短時間內失去可靠的文獻意義和原始情節,不同的讀者在不同的時間看到的也許是不同的“原作”,或者是不同的第二或更新修改后的第某個版本。 2、虛擬性和高效性。網絡文學無論是創作還是傳播,應該說都離不開電腦的輔助,就寫作而言,鍵盤或其他數字化儀器的錄入已經完全代替了繁重的執筆手書,速度的增快也就使創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創作成為了一種快樂與享受。同樣,寫作時的思維與激情也會因錄入的速度得到了及時的發揮和想象。這使得創作幾乎達到了 “心想手書”的狀態,使創作者能更好地淋漓盡致的來表達自己的靈感與思維。但有一個問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雖然創作效率提高了,但是由于在這種天馬行空的創作過程當中充分的使用了即時既得的創作意識和大量的個人情感,使得作者對成文的責任感不強,作品當中自然會出現措詞欠斟酌,個人情感色彩過濃等現象。如此,也就限定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生活這個文學創作的基礎。 3、非功利性。仔細體會目前網絡上存在的原創文學作品,不管是否稱得上為“文學作品”,其作者的創作意圖完全出于個人才華的展示或是思想造詣的流露。不圖成名,不圖謀利,本著個人自愿創作,讀者自愿欣賞的態度來進行寫作。作者一般是在業余時間為了悅己悅人而進行的活動,題材選擇自由,情節架構隨意,語言節奏隨意。在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作家”。或許是為了圓作者的一個文學夢,也可能是一種樂趣,一種生活的消遣或情感的宣泄,目的是想更透徹的表達自己。 二、網絡文學的價值 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總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態隨之發展和改變,而技術的進步也當然的為這種演變的形態提供著機遇和平臺。很明顯,當網絡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時,它以其快捷的信息處理、自由寬廣的虛擬空間,很快成為了文學創作和傳播的載體,也同時促成了“網絡文學”的誕生。網絡文學完全依托“網絡”,服務“文學”,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影響并沖擊了傳統文學的存在和傳播方式。 由于網絡程序的開發和程序語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語言之間的沖突和理解問題。網絡數字化的生活打破了傳統紙介文學作品對閱讀者的束縛,使得不同地區和不同國家的人們可以跨越地理和語言的障礙進行交流。利用網絡進行自由的寫作、閱讀、交流,正是文學在網絡空間里得以緣起的吸引力。 從現有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漢語網絡文學的興起最早起源于海外的中國留學生。1994年,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大陸,中國開始有了本土的文學網站加入,網絡文學從此在網絡世界里占據了一塊地盤。目前像《狼牙》等一些鐵血文學作品甚至還“破網而出”,以紙質形式進入圖書市場,擁有了不菲的讀者和發行量,與傳統的紙介印刷形成了互為補充、共生共長之勢,出現網上網下都引人注目的局面,顯而易見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我國文學發展的總體格局。雖然人們對“網絡文學”這種新生事物的態度褒貶不一,但不容置疑的是:在社會某些群體那里,網頁擠占書頁,讀屏多于讀書,光與電代替紙和筆,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文化趨向。 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文學,其實并沒有徹底的改寫傳統文學的既定規范。網絡不過是作品傳播、發表的一個平臺而已,其文學特質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把網絡文學看作為是文學在網絡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成為文學的一個載體,使文學在創作和傳播上又多了一個工具。對于文學來說,無論是網上傳播還是印刷出版傳播,也無非只是傳播的方式不同,而不是文學本質的不同。 三、網絡文學的現狀 1、傳統文學作品的載體。嚴格的講,現在網絡上的絕大多數文學作品還屬于“傳播”的作品,尤其是把傳統的經典文學作品轉載到網絡中來。我們只要在網絡當中搜索類似于《三國演義》等這類名著,便可以方便的找到這些傳統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這類作品大部分來源仍是由傳統的印刷作品以形式的改變出現在我們面前,這種作品在網站的出現從網站運營商自身來講,雖說是為提高網站的藝術品位,增加網民的點擊率,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應該看到,這種做法對于傳統文學經典作品的流傳以及讀者欣賞水平的提高也不無益處。 2、個人作品的發表平臺。有一些網上或網下創作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因為作者考慮到作品本身的質量或發行渠道的原因,便利用網絡這個空間來嶄露頭角,在網絡中發表。利用網絡來傳播,讓其他網民來閱讀、評論,提出意見和建議。這些網絡文學作品完全不是出于利益考慮,僅僅本著自娛自樂,我寫你看這一理念進行的創作。這種現象從曾經流行各大網站的個人主頁、博客等都可見一斑。 就傳統的文學作品而言,網絡原創文學似乎在時間的存在上僅僅才有幾年。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目前這類作品在網絡中的受寵度已不低于某些已經出版發行的文學作品。也成就了很多諸如劉猛、 痞子蔡等一些早期的創作群體。可以說,網絡原創文學在文學這個領域里已經具備了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我們不可以無視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存在,更不能以“文學”為借口將這種新的文化力量擋在文學的門外。網絡文學的存在與傳統的出版形式已經形成了彼此認可,合作互補的雙贏局面。客觀的說,網絡文學由于他不需要占用有限的印刷資源,不需要大量的發行渠道,甚至已經形成了對印刷作品發行的沖擊。網絡文學的出現,我們應該視為文學創作的一次技術和意義上的繁榮。是繼傳統文學作品創作和發行模式之后又一新的里程碑。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都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形成兩足鼎立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著作)作者:劉勇《中國當代文學史》,XX師范大學網絡教育用書 ,2005年4月出版 2、《新疆網絡文學現狀》作者:西島 3、《網絡文學正名》作者:王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