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李清照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詞人。他的思想修養,立身行事及文學創作,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社會中從屬地位加于婦女的限制。李清照具備了一般婦女難以具備的知識分子的見識志向,她的文學成就也來源于此。她的作品雖然沒有屈原的賦,李杜的詩,蘇軾、辛棄疾的詞那樣在思想內容和藝術上都達成了高度成就,但在中國詞壇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和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她的詞也像屈原的賦,李杜的詩,蘇辛疾之詞那樣千古流芳。李清照的詞集中反映了兩宋交替動亂時期一個女子的身世境遇及其誠摯濃烈的真情實感,而且表達地真實、生動、自然。我想,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恰好可以反映出李清照詞的主要特色。下面我將從抒情曲折,講究含蓄、語言樸素,巧奪天工,獨辟門徑、大膽創新等三個方面來談談這位出身于封建社會名門的女性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抒情曲折,講究含蓄 作為婉約派詞人的李清照,她的詞在藝術上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以生活為基礎,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以曲折、含蓄的手法來表現作者內心憂傷。如作品《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這首詞是作者早期所寫的別情之作,抒寫了詞人的相思之苦。手法委婉含蓄。吞咽有致。上片寫重陽前夜的愁緒。起句的“愁”字乃全篇之綱,“愁永晝”,言愁之深長,“瑞腦”一句。一則以眼前景物烘托人的寂寞無聊,同時點明是閨中。“佳節”一句,點名節令,而相思之情,意在言外。因為普遍的人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玉枕”二句,一是扣合時令,季秋時分,半夜已經使人感到涼了。而這個“涼”字更是一種心理感受。是精神的。是因為丈夫不在而孤眠獨寢的心上寒冷。下片寫排遣愁緒,而愁愈重。重九飲酒賞菊,本是詩人的雅興。如今,美酒無人共飲,好菊,只能獨賞,不言其愁,而愁在其中。“莫道不消魂”,是直接言愁,愁狀如何,卻用“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來比擬。此刻因獨飲無聊,已進入閨中的人和簾外的菊。詞人用一個“瘦”字來形容,菊不勝西風,故形容憔悴;人不勝其愁,故玉肌暗損。“瘦”字寫出了人與菊的外在的表觀形態,又揭示出二者的內在的精神,就近取譬,形神兼備。 此詞通篇寫相思之苦。然而通篇卻沒有點名相思。只是通過氣氛的烘托人對環境的微妙感覺,獨飲無侶,和人與菊的形象映照,來表現詞人的內心世界,故顯得含蓄,而又形象鮮明。 在他的作品《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貌)中,詞一開首就寫出她對生活的懶散心情,卻并不說出慵懶的原因。直到后半首才微微透露她曾經千方百計要她丈夫留下來而沒有成功。她因為丈夫的離開而面容憔悴,可是她不直說,卻說與病與酒無關;另外她不直說沒有人理解她的心情,反而說能夠憐念她的只有樓前的流水。她這樣曲折含蓄的表達自己的心情,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顯得意味幽遠深長。 二、語言樸素,巧奪天工 李清照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文采的作家,她的作品所以能夠千古流傳,我想就是她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時候,掌握了高度的語言技巧,用語樸素,巧用口語,不顯雕琢。而且,讀完作品,還能給人以具體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不是依靠夸張、鋪陳、文辭的絢爛,而是依靠白描得手法來達到那種自然的境界。 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綠肥紅瘦”,似乎作者信手拈來,全無人工雕琢之痕。但是,細細品味,這里的“肥、瘦”二字,不但形象的寫出了風雨后綠葉肥美、紅花凋殘的景象,而且還十分傳神的刻畫出了寂寞閨中的少婦惜春憐花無比惆悵的細膩感情,既貼切又深刻,讀起來也顯得淺俗易懂。 而另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我們讀后會聯想到飛檐陡聳的涼亭,波光粼粼的湖水,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水中啄魚的歐鷺……圖景是那樣的明媚、秀麗、靜謐。而一個“爭”字,一個“驚”字兩個動詞的運用,又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畫面,讓人聯想到因小船的爭渡造成的喧鬧和鷗鷺的驟然轟飛,構成動蕩的畫面,渲染了歡樂的氣氛。而詞中的“暮、路、處、渡、鷺”等仄聲字一貫到底。讀起來節奏輕松、舒緩有致。具有一種明快的音樂美,很好的配合了樂而忘返的情趣的抒發。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