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秦牧的《花城》 [摘 要]“形散神不散”,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勾勒描繪,時而倒敘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個中心,貫穿一條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從形式上說,散文貴“散”,而在構思上、組織上,則散文忌“散”。散文寫作具有的這一辯證統一的特點,使得它與其它文體區別開來。 [關鍵詞]形散神不散、以“線”串“形”、由境及“ 形”。 秦牧同志在《花城》的開篇,用“素來膾炙人口”來贊譽廣州的年宵花市,這六個字正可借以贊譽作者的這篇優秀散文。《花城》寫于1961年二月間,它以優美動人的文字,抒情輕快的筆調,描述作者徜徉于廣州花市看到的不平常的盛況,縱情抒發各種新鮮的感受,歌頌新時代古老的節目充滿了青春的光輝,贊美勞動人民英勇的斗爭和艱苦的勞動,并贊美由此而獲得的幸福生活。 散文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就是要散得開,不拘泥于一物一事或一時一地;“神不散”則是要聚得攏,所有的描寫,敘述、說明、議論、抒情,無不緊緊扣住中心思想。也就是說,“散”與“不散”,“行”與“神”必須達到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的境地。散文的這個特點,在《花城》中表現得非常突出。作者從廣州花市不平常、空前盛大,聯想到古老的年宵風俗傳統,具體寫到花市盛景,最后收攏來,自然引出花市“思索”的感受。文字鋪開,豎貫古今,橫聯中外,連趣聞軼事、農諺俗語也成為文章的材料,這不能不說很散的了。但所有這些筆墨都是以南國花市為線索巧妙地緊緊連綴在一起。文章字字句句都是緊扣著我們贊美英勇的斗爭和艱苦的勞動,也贊美由此而獲得的幸福的生活“這一中心思想的,真可謂做到了“高度的激情,高度的放縱,高度的控制”。細致剖析《花城》,我們便可看到,它不是花市場景的單個平鋪,而是把花市盛況,賞花感受,以及關于花和年宵風俗習慣的知識介紹有機結合,使花的海、知識的海以及作者的感情之海融匯在一起。其中,花市盛況是著力突出的主體;賞花感受隨物而生,水到渠成;知識的有機穿插,則作為側面的襯托。主要方面寫得波涌浪翻,花團錦簇,但又主次分明,繁簡適度。猶如一支交響樂,往年的盛況是前奏,“今年”的花海是高潮,太平路花市是最強音,花市歸來是余韻。前奏是對高潮的有力鋪墊,不可不寫,又不宜多寫,只選北方人們與國際友人常常陶醉花市兩個典型事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余韻是高潮的生發和補充,款款而談,發人深思。高潮一段,則濃墨重彩,盡力揮灑。場面描寫得有點有面。無“面”,則聲勢不壯;無“點”則印象不深。文章先粗筆勾勒“十里花街”,珠江里“載滿鮮花盆栽的木船”,文化公園“大規模的迎春晚會”等花市概貌,而后詳寫最熱鬧最奇特的太平路花市這個重心。這段寫得十分精彩,不但花態、花色、花香、花語描摹得栩栩如生,而且使這一切都“花化”了。買花的人成了花流,甚至魚攤的金魚,海產攤的貝殼和珊瑚,古玩架上的瓷器和歷代書畫,都成了水中花、永不凋謝的人造花……浮想聯翩,神思如駿馬馳騁。在作者心目中,所謂“花城”,已不單是指花,也不光是指一座廣州城,而是“一切事物都和花發生了聯系”,透過花市,看到了如花似錦的時代和祖國。題目的內涵豐富了,文章的意境開拓了,主題思想升華了。這一切聯想都是圍繞中心展開的。在結構上,這段描述起著強有力的杠桿作用。如果說,前文關于往年盛況的概述的“今年”盛況的鳥瞰,是層層推進地向這個焦點靠攏,并為它積蓄著強烈的氣勢的話,那么,這里的描述又為下文的抒發五點賞花感受,以及篇末點出的“贊美英勇的斗爭和艱苦的勞動,贊美由此而獲得的幸福生活”的主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打下了有力的基礎。 《花城》中關于各種知識的介紹,更能見出作者的構思的匠心。關于花的知識,穿插在高潮之后的感受中;關于年宵風俗習慣的介紹,安放在進入高潮之前:既為高潮服務,又不沖淡高潮。文章在鋪陳花市盛況,作者涌起了描述它的強烈欲望之后,本要徑直寫太平路花市,卻忽作橫云斷嶺之奇,來了一段“農歷過年的各種風俗習慣”的插敘。乍看似覺散亂,細品精通理順。作者徜徉與年宵花市,“年宵”,是祖國人民共同的“古老的節日”;“花市”是我們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之一。作者深感“億萬人的歡樂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歡樂”,自然而然地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想起年宵的不同風格及今昔變遷。作者的眼光,已經從花海花流的潮頭上升到歷史長河的潮頭,廣州花市成了神州大地年宵花海的一支鮮花,成了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長河的一束浪花,從而從廣闊的視野和歷史背景上揭示出花市的“新鮮涵義”,然后用“古老的節日在新時代里是充滿青春的光輝了”一句轉回來描寫花市。撒得這樣開,收得這樣緊,極盡曲折開之妙。 《花城》是一篇情文并茂、藝術魅力經久不衰的佳作。它賦予了古老的羊城一個嶄新的、詩意馥郁的名字,也給當代文學寶庫鑲嵌了一顆熠熠閃光的瑰寶。 注釋及參考書目
一、中國當代文學 華中師范學院《中國當代文學》編寫組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5年6月 第477--483頁
二、寫作(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主編:王光祖、楊蔭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年7月 第255—256頁 ①中國當代文學 秦牧 第478頁 ②中國當代文學 秦牧 第479頁 ③寫作 王光祖、楊蔭滸 第255頁 ④中國當代文學 秦牧 第482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