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民 進 城 《西游記》中豬八戒形象初探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它塑造的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吳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而在《西游記》諸多的喜劇元素中,豬八戒無疑是給讀者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物了。 豬八戒這個人物為什么這么具有喜劇色彩呢?在吳承恩先生的筆下,豬八戒是個優缺點都很突出的人物,出身農民,卻有著一些城市小市民的狡猾,憨厚率直而又有些市井無賴的性格;能吃苦耐勞但卻經常偷懶耍滑;作戰勇猛,但易于動搖;滑稽的語言在加上丑陋無比但卻酣態可鞠的形象。但在其背后,卻體現了我國封建社會晚期的由農民向市民過渡的這個形象。所以在小說中,豬八戒以其剛脫離“農民”身份的市井之徒形象,用他那特有的“油滑”語言在文中“插科打諢”,從而收到濃烈的喜劇效果。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后被孫悟空降伏,加入取經隊伍。豬八戒的身上保留了農民的憨厚率直,能夠吃苦耐勞的品質;他身強體壯,力大無比,掃地、挖溝、鑿土等樣樣農活都拿得起來,種地都不用牛,收割莊稼也不用工具,甚至連他的武器——九齒釘耙,雖然是個寶物,說白了就是一件農具,孫悟空說這耙是做園工筑地種菜的,沙僧也說“看你那個銹釘耙,只好鋤地與種菜”,一路上更有很多妖怪嘲笑豬八戒的釘耙,鋤地用耙子尚可,但充當武器就充滿戲謔意味,增添了許多喜劇性色彩,可以說他天生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八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著華鬢香油涂身,不歌舞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但在豬八戒身上,這些都不戒,不僅有一些市井無賴氣息和無聊幫閑的角色特征外也有不少江湖游俠的氣息。小說二十三回中,豬八戒不僅為美色所誘,將取經之事拋在腦后,并以“和尚是色中餓鬼”這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大膽追求進行開脫,而且面對眾女色,再他“哪個沒個三房四妾?就再多幾個你女婿我也笑納了。”并且在沒有人同意招他入門的情況下對他的所謂的準丈母娘也動了心思,簡直就是市井無賴之徒。小說三十七回中,八戒發牢騷道:“當時我做好漢,專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實也快活。”活脫脫一幅占山為王的氣派。至于到了八十二回在對待金毛精神更見他的專業性如“才子在他肚里輪起拳來,送他一個滿肚紅,扒開肚皮鉆出來,卻不了賬?”從豬八戒的自述中也略可以得知他也是有過“占山為王”的經歷的,也曾肥膩膩的吃人過活,只不過是在小說的加工過程中這一部分開始淡化了。這種游民習氣在小說中雖屢有反映,在他的行為和語言中并不難發現。 所以說豬八戒這個人物身上,不僅有濃厚的我國古代農民的形象,更有一些貪財好色、愛占小便宜、耍小聰明等城市小市民的影子。與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農民形象比較,他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農民形象了,而是體現了我國封建社會農民向市民的過渡。 在小說中,有十四回的陳姓老者、二十四回的強人父母的其他家人、四十七回的陳澄、陳清、五十三回女兒國遇到的兩位老婦人、五十六回楊姓老人、五十七回八戒化緣時碰到的兩個女人、六十七回鍋羅莊的李姓人家及村人等農人形象,除了一處在悟空化緣時其稍顯吝嗇之外,其他的在作者筆下大多是善良、淳樸、好客、厚誠的人物;再小說中悟空訪道時所遇到的能唱《黃庭》的樵哥、挺叉能刺虎的劉伯欽、為艾葉花豹所害的青年樵哥等樵夫形象亦是個個具有良善的性格,人人是行孝的君子。與豬八戒的形象都是相去甚遠,所以說,自豬八戒離開高老莊,他就已經脫離了農民階層,他只不過是具有一些農民特質的市民形象了,就如他的釘耙也變成斬妖除魔的兵器了。 吳承恩先生為中國明代中晚期人,在這個時期,中國南方、特別是江浙一帶重商主義的濃厚傳統已是深入到社會階層的心目中。商品經濟同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資產階級萌芽已經長成了一棵大樹,傳統的“重本抑末,無商不奸“那種小農社會典型的意識形態已開始逐漸瓦解。而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階級身份也有了變化,一些開明地主成了最初的資產階級,而沒有資本的農民,有一部分走入了原始的工廠——手工作坊,成為了最初的工人,人們也開始了由農村向城市的流動,由農民向市民開始轉化。書中的豬八戒這個形象,生動表現出了封建社會向資本社會發展的初期,豬八戒這個農民向一個城市小市民的過渡。在其身上,貪財、好色這些細節的表現,也體現出了在此時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初階段,對于財富的追求,對于金錢的欲望,并不為本時代的人所忌諱。《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形象更多地表現出“凡人”的特點。他的行為較多地表現出人性的要求,這與明后期文化對人欲的肯定不無某種聯系,豬八戒率性帶點天真的性格,顯現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也發生著變化,人們自身的價值,破除封建、保守、階級觀念的思想也開始在人們心中生長。作者本身出生于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生不逢時,科舉失利;一生坎坷,父親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生活困頓,深深體會了中下階層苦難的生活,對這些人充滿了同情,在他的書中,統治階級大多腐朽、無能,而對于下層社會的形象卻多為淳樸、善良,充滿贊美之意,在豬八戒身上雖然充滿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也有著憨厚率直、勇敢等優點,在作者筆下,更顯的可愛、幽默、俏皮,更多了一份親近的感覺。 綜上所述,豬八戒這個形象,顯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初級階段,一個走入城市的典型的農民形象,一個出身農民的小市民形象;代表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社會階層,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但他們快樂,他們貧窮,但他們善于創造。他們身上體現了社會的發展。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在明之季世五百多年后,中國的歷史似乎走了一個回環,在破除了千年的封建枷鎖,經歷百多年戰火洗禮之后,中國又重新走上了經濟大發展,思想大解放的道路;中國又重新經歷著社會的變革。雖然現在的市場經濟和那時具有初步瓦解的封建經濟模式已有天壤之別,但由于我國經濟在發展上的極不平衡,在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經濟模式后,剛剛開放的市場,此時亦處于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幾億的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延續著五百年前未完的夢。豬八戒身上的所有特征在我們今天的小市民身上同樣可以看到,一個由小農轉向工業化社會的小市民形象,身上有著數不清的屬于這個社會底層的缺點,就是今天的我們也有著這樣或是那樣的那樣的“八戒”性格,我們更應該對我們自身的一些行為進行反省,而不是一味的對這個形象進行嘲笑,其實嘲笑的往往就是自己。在這個充滿盲目、躁動氣憤的社會環境里,我們更應該審時度事,努力提高自己,認清社會發展方向,認清自己的人生道路,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終會“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