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神話中英雄人物的形象
[摘 要]中國古代神話有著及為鮮明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精神,幾千年來他們的英雄形象、尚德精神一直影響著后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對現(xiàn)實人物的期望。推動著歷史的發(fā)展,成為子孫后代的精神之柱,甚至也影響著中國現(xiàn)代文明的進步。 [關鍵詞]中國神話 英雄人物 形象 打開中國古代神話,一幕圣賢世界就在眼前,幾千年來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這些英雄形象,尚德精神影響著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品評與現(xiàn)實人物的精神形象的期盼,決定著社會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內容與目的,歷史意義及其作用,也影響著現(xiàn)代中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導向。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在歷史發(fā)展中的歷史意義和作用 神話是原始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故事和傳說。它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童年時代對自然與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是他們自然觀和社會觀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話反映了人類初期的一些意識形態(tài),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閃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頑強健壯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質特征所在”。在中國的很多歷史典籍中,中國古代的主要大神們,諸如盤古、伏羲、女媧、炎帝、黃帝、堯、舜、禹、后異、精衛(wèi)都是崇高和圣潔的,他們不茍言笑,從不戲謔人類,更不疾妒和殘害人類。在個人生活上,他們從來都是十分規(guī)矩和檢點的,十分注重細節(jié)、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養(yǎng)。并且尊賢重能,在他們的身上只有神的光環(huán),純潔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偉大的英雄形象。人類歷史上,只會仰面向上,頂禮膜拜,而不會有絲毫的不恭不敬。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著鮮明的特色。首先,這些神話傳說都植根于深厚的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之中,大都和勞動有關。它們歌頌了勞動,歌頌了人類的聰明才智,體現(xiàn)了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和人定勝天的思想。其次,它們都歌頌了一種為了理想、為了人類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對待困難、對待敵人的一種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這些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去為真理而斗爭。另外,這些神話傳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那些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奔放的熱情,瑰麗的色彩,光輝的形象,對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無畏生死的英雄形象創(chuàng)造了大自然,對中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變化,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二、盤古開天辟地象征父親的形象 相傳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決心去追趕太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來。夸父耳朵上掛兩條黃蛇,手里也握著兩條黃蛇,隨身還攜帶著一根手杖。一天,太陽升起了,他邁開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傳說禺谷是太陽休息的地方。在太陽落到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無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來。這時只見一團巨大紅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進入太陽的光輪,完全處在光明的包圍中。當他正在慶幸自己的勝利時,他感到極度口渴。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黃河、渭水里的水,幾下就把兩條河里的水喝干了,可還是口喝難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澤的水,大澤是一片縱橫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還沒有達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樣倒了下來。手杖丟落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片枝葉繁茂、鮮果累累的桃林。 夸父用自己全部軀體創(chuàng)造生靈萬物,日月、五岳、江河湖海、山林草木、泥土金石,創(chuàng)造了人類,而逐日而死,他是創(chuàng)世祖,是中化民族的神父。 三、女媧補天象征母親的偉大形象 據(jù)說天地開辟以后,大地上雖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鳥獸,可是還沒有人類的蹤跡。大母神女媧想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黃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團捏成一個個小人的形狀。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亂跳,女媧給他們取名叫做“人”就這樣,她用黃泥捏造了許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畢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媧順利拿起一截草繩,攪拌上深黃的泥漿向地面揮灑,結果泥點濺落的地方,也都變成一個個話蹦亂跳的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chuàng)造出了嫁娶之禮,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使人類永遠的流傳下來。于是大地上到處都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女媧還使男女相配,叫他們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綿延。在神話中女媧不單是創(chuàng)造人類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這個神話,反映出當時人類對自身起源和自然現(xiàn)象的天真認識。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并捏土造人,創(chuàng)嫁娶之禮,延續(xù)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她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祖神。女媧造人、補天造化人類歷史的崇高精神,激勵著人類以來戰(zhàn)天斗地,戰(zhàn)勝邪惡,抗擊大自然災害,開溝引渠、排水、堵壩,抗擊洪流、地震,創(chuàng)造歷史文化、文明進步。 四、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給子孫后代的巨大影響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的英雄形象和尚德精神,不僅僅體現(xiàn)在大神的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尚品德以及偉大的獻身精神,同樣也體現(xiàn)在他們能戰(zhàn)勝妖魔鬼怪,驅除邪惡拯救生靈,保民佑民的責任感上。他們均以天下蒼生為重,造福人類,平定天下,不以天下為己有,而是舉賢授能,為天下蒼生的幸福鞠躬盡瘁。他們的英雄形象,尚德精神鼓舞、激勵著子孫后代,勇往直前,推動歷史進步,文明禮讓。正是這種尚德精神的影響,使中國文化中處處體現(xiàn)出了對“德”的要求,在我們傳統(tǒng)的“修養(yǎng)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將“修身”提在第一位也說明了這一點。無論歷代封建帝王,還是現(xiàn)實社會,人們都渴望和平,得到安居。雖然是國家機器采用一種暴力消滅另一種暴力,一個階級消滅另一個階級的行動,但從他們的思想上,還是想以德治國,平天下的。從現(xiàn)實中國社會來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社會,朝著一個遠大的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理想信念去奮斗。實現(xiàn)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互敬、互愛、禮讓和諧、人人平等,安居、定所,樂業(yè)奉獻的理想社會。十七大提出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要構建和諧,當然就是要繼承和發(fā)揚神話傳統(tǒng)中的尚德精神。以“德”治國、治校、治教。然而作為教師就要有師德方可育人,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的崇高品質。這樣才能把世祖?zhèn)兊木窭^承與發(fā)揚光大,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尚德精神,促進天下太平,構建社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珂 《中國神話傳說》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 2、矛盾 《神話研究》 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 3、《大眾文化》2004年第二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