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角活動環境創設初探
區角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主題活動目標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有效運用各種活動形式,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合、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是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體現,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一、問題的提出 區角活動是一種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是幼兒個別化、自主化的活動方式。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從情感上講也十分需要老師的一對一教育。因此,對于小班孩子而言,這種以個別教育為主的區角活動正適應了這種需要。維果茨基說過,三歲前的兒童是按自己的大腦在行動。小班的教育就要遵循幼兒的這一特征,積極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在開放的時間、空間里獲得自然的發展。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區角活動,努力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在比較寬松、隨意的氛圍中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對于剛剛入園的小班的孩子來說,無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鮮艷、飽和的色彩能夠抓住孩子的目光。針對這一現象,我在考慮區角環境的色彩搭配方面盡量選擇紅、黃、藍、綠這些為小年齡幼兒所認識所接受的大色塊,讓孩子們一進教室就有種童話城堡般的視覺感受。 可愛夸張的卡通動物造型,更為孩子們所愛不釋手。結合這一特點,我在選擇區角環境內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年齡幼兒所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狗等動物為主要造型,其中還會參插一些電視中比較熱門的卡通動物,當孩子們看到這些惹人喜愛的動物時,情不自禁的就去投入區角游戲的活動中去。 二、研究目標 選擇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造型,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 對美工區、益智區等區域活動的研討出發,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操作步驟,注重日常區角活動中的具體操作,明確環境、材料等創設的依據與目的,活動中準確的觀察、發現幼兒的活動狀態和本質要素,突出觀察的重點和有效信息,分析幼兒言行背后潛在的教育可能性并及時調整材料。 研究對象與時間 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游戲化情景強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尤其對于小年齡的孩子來說,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然而,在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老師選擇的游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熟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小班“轱轆轱轆”的主題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小小汽車城”的游戲情景。汽車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經常碰到的,所以孩子們對此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我為幼兒創設了“KFC”“聯華”“停車場”等多種游戲場景,活動開展以來,孩子們對此活動的興趣熱點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列如: 對象:小班幼兒36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20名 時間:2007年10月——2008年1月 四、研究內容及措施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的探索環境 首先要為其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安全的心理環境。孩子們可以充分自由地選擇游戲內容、游戲方式、游戲時間,教師以表揚、鼓勵和幫助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議。 教師按照各個區域活動的特點,將娃娃角(娃娃家、扣鈕扣、掛衣服、晾襪子等)、動腦筋(套盒、拼圖、手套、鞋子等)、小巧手等操作性游戲活動安排在一邊,而將易產生干擾的區域活動,如做做玩玩講講(撕紙、粘貼、圖書等)、聽聽看看講講(聽錄音或看圖書等)安排在教室的另一邊,減少不同活動對幼兒之間的影響,使他們盡可能專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幫助幼兒建 選擇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求。 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幼兒提供適于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區角活動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而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更便于老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比如在進行小班主題活動“娃娃家”時,在“喂娃娃吃飯”這個區域中,對于小年齡孩子來說生活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配合不同層次孩子的不同發展,老師在提供材料的時候選擇了不同類型的豆,有小的綠豆、赤豆,大的白扁豆、蠶豆等,而對于用具也有一定的選擇性,如有不同質感的勺子(塑料的、金屬的)、筷子、鑷子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能力進行選擇。 當進行小班“小動物”主題活動時,在我們的建構區域中,我不僅提供了現成的積木,還將一些廢舊的紙盒和瓶罐提供給幼兒,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用現成的積木進行搭建,而能力較強的幼兒則可以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想象創作,以此滿足了孩子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總之,作為教師就應該精心為幼兒創設適合的區角環境,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和區角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學,學中玩。”使區角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游戲樂園。 (三)立合理的區角活動常規 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是在有條不紊的生活活動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規教育不僅是培養孩子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更是孩子發展本身的一種需求。在活動中,孩子的活動不僅不受到約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圍內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明顯增強。 (四)為幼兒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 材料投放應該有其目的性。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時,能夠把握孩子的基本特點,考慮材料對孩子的基本適宜性,并以孩子的階段培養目標(長程目標和方向目標)為主要依據,同時,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孩子現階段的實際發展需要。對于小班孩子而言,一些提高手指小肌肉靈活性和動手能力,培養生活習慣為主要目標的培養就較適宜放在區角活動中。材料投放的豐富性,而豐富性體現在材料數量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孩子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變等方面。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歡模仿,他們有時會因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產生對該材料的操作欲望、這時就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供幼兒活動使用,以保證幼兒的操作活動順利進行下去。同樣幼班的孩子喜歡單獨操作,因此我們在為孩子準備操作區的材料時,每個筐里放一份操作材料,并多準備幾份相同的,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單獨的操作,又照顧了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 五、分析與反思 通過一學期的專題實施,發現在益智區的材料投放上存在著不少問題,如:益智區材料單一,成品玩具較多,促進幼兒展開想象的較少;材料投放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遞減性等現象,從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年齡特點決定,游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玩是小班孩子頭等重要的大事,但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投放哪些材料最能吸引幼兒?怎樣投放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呢?這是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我們先對益智區材料的投放方面作了一次試探性研究,以最大效度發揮益智區材料的教育功能,提高它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 益智區是指可供幼兒活動操作,著力于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活動區角,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開發幼兒智力,發展創造潛能的特點。 首先,我們在班內創設游戲活動區為幼兒創設自由活動的環境,通過對這些益智區中投放的材料作深入研究和不斷調整,引導幼兒在活動區內大膽地說、大膽地想、大膽地試,培養幼兒對創造性的興趣,幼兒的創造性潛能在益智區材料的交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益智區內按計劃投入各種材料,然后進行調查、觀察及個案分析。看材料的投放數量、色彩、大小、難易等是否合適;對幼兒的創新是否有影響;幼兒對材料的興趣是否濃厚等。然后不斷進行調整,充實和完善。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投放的材料從顏色方面看,色彩鮮艷的材料幼兒較感興趣;從大小方面看,幼兒對大中型的材料比小型材料較感興趣;從數量方面看,幼兒對鑲嵌類、接插類等數量多的材料較感興趣。對簡單的材料一開始幼兒對其較感興趣,但只能持續一小段時間;對難度大的材料沒有老師的指導,幼兒大多摸一下,看一下就馬上離開,經過老師指導后有百分之二十的幼兒愿意在該區內探索操作。 第一、孩子們喜歡自由游戲,在區內為幼兒投放了大量的大小、顏色、數量各異的材料供他們自愿選擇,這種自選內容使他們的意愿得到了滿足,因此在活動中他們是積極的、主動的、情緒是穩定的。 第二、在益智區游戲中,孩子有了自由活動與學習的時間,也就給他們大膽探索創造了機會,也使他們從中看到自己的學習能力。例如:數學活動“高矮排序”,教師預先在益智區內提供了大量高矮不同的物體,教師只要在集體活動時講解清楚要領,全體幼兒就能在區內大膽操作、學習。這樣既照顧到了全體幼兒,又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研究中,我們覺得最大的遺憾是提供的材料還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他們大都對難度較大的材料少感興趣,我們以后還應在如何指導幼兒操作難度較大的材料方面作創造性的探索上下功夫,使得投入的材料真正發揮作用,讓孩子的潛能得到開發。 在區角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自主、寬松、愉悅的學習,幼兒進行的是自發的學習,他們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互動作用。良好的區角活動環境能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創設適合小班幼兒年年齡特點的區角環境呢?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