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兒口語表達的有效性
[摘 要] 口語表達能力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是我們有意識地通過現場實境、直觀教具、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及各類提問手段等引導幼兒將情境與語言相結合,參與各類情境活動,誘發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交往,操練和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在教學中提問能有效的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好問題”可以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關鍵詞] 幼兒 口語表達 教育活動 兒童語言發展的進程中,除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能力的發展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兒童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一般來說,掌握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技能對于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學會清晰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是思維活動的物質外殼。同時,它不僅是思維的工具,也是社會交往、表達和自我調節的工具。幼兒有交往和自我表達的需要。 一、口語表達能力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句話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它可以使幼兒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感受或需要,讓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己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特別是3至4歲這一時期,也就是說3一4歲的幼兒是學習發音和口語表達的最最關鍵時期。 二、目前幼兒口語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 但通過與3-4歲幼兒的接觸后發現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以下現象: 3-4歲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有的幼少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存在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發單音節多于發多音節、用詞不規范、語句不完整等現象。針對以上的現象,結合自己對語言教學。 三、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為幼兒創造輕松地語言學習環境 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例如: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及情緒變化,尋找話題與幼兒做一次簡單對話。又如: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做前說”——先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構想去做;“做中說”——邊做邊說,借助說,推動游戲情節展開,豐富游戲內容;“做后說”——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比。 (二)在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 首先,可以利用游戲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準確的感知語音,是幼兒準確發音的先決條件。因此,我們注重培養幼兒聽音、辯音和準確發音的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不少語音游戲。如:為了練習好zh, ch, sh等繞舌音,設計了教學游戲《小鴨吃食》,教幼兒通過聽音、辯口型、舌位,體會近似音的細微差別,從而正確發出“這”、“是”、“吃”幾個音。首先讓幼兒從“奇妙的盒子”中摸出小魚、小蝦、石頭等教具.。并學說句子“這是小魚”“這是小蝦”等,然后老師和小朋友分別戴上“鴨蛆蛆”和“小鴨子”的頭飾,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是鴨媽媽,我們是小鴨子”。之后鴨媽媽帶小鴨子找東西吃,鴨媽媽說:“小鴨子吃魚”小鴨子一起做動作并說:“吃吃吃,吃吃吃”鴨媽媽若說:“鴨子吃石頭”小鴨子則搖搖頭說:“不吃不吃”待小鴨子“吃”飽后,跟隨鴨媽媽聽音樂做鴨走動作出去游水。這樣通過富有情節的表演讓幼兒在玩得過程中練習了繞舌音,沒有半點心理壓力。 其次,可以利用游戲豐富幼兒的詞匯。一般說來,掌握的詞匯越多,語言就越豐富多彩,于是我們設計了部分游戲來幫助幼兒增加詞匯量,擴大詞匯范圍。如:游戲《果子熟了》,小象來到果園里,發現了一個蘋果,于是說了一句話,看小朋友誰能猜出小象的話。這時,幼兒開始積極動腦,回答也多種多樣:“一個大蘋果”“一個又圓又大的蘋果”“這蘋果真大”“我把它摘下來吃”“用鼻子卷下來”……就在幼兒的踴躍發言中,把難看出這里面涉及到了動詞名詞、形容詞、代詞、量詞等幼兒可以從中學會不少詞,從而豐富了詞匯。 (三)在教學中提問能有效的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一個有效的“好問題”可以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的提問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師的提問可以分為: 1、描述性提問: 即指示幼兒細致的去觀察并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如:大象的鼻子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2、比較性的提問: 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相同與不同。如:西瓜和冬瓜有什么不同? 3、分類性的提問: 即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如:說說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4、假設性的提問: 即啟發幼兒想像的提問,可提高幼兒想像力及擴散思維性。如:如果地球上沒有水,人們會怎么辦? 5、選擇性的提問: 即對幾種結論進行取舍的提問,可提高幼兒辨別事物的能力。如:你認為這幾個辦法當中哪個辦法最好? 6、反詰提問: 即對幼兒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斷進行反問,可以促使幼兒進一步精確、仔細的觀察,從而形成正確的結論。如:你怎么知道小寶是個愛幫助人的好孩子呢?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語言教育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首先,在開展語言活動是,選材上我們注重挑選可讓幼兒展開豐富想象的作品。如文學活動《會長大的鞋子》在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對自畫的小發明進行描述,并沿襲詩歌的思路訪編小詩,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享受到創造的成功感和喜悅感。講述活動《飛機飛下來了》為幼兒創造情景,和幼兒一起玩飛機,飛機飛到電扇上去了,動腦筋想辦法并動手試一試,怎樣拿下來。在布置不覺中幼兒學會了清楚完整地講一件事,講講做做《小小飲料師》活動中,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原料,調制飲料,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在玩中獲得語言的發展。 其次,引導幼兒講述,發展其口語表達能力。幼兒的“講述”是一種比談話復雜、周密的口頭語言表達方式,它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看圖講述是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兒講述的興趣,同時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1、提問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圖片,最終用恰當的詞語講述出圖片的內容來。這就要求教師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想好了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怎么問。提問要注意三點:第一要圍繞圖片的主題;第二要有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主要情節到次要情節,從具體到抽象;第三要有啟發性,促使幼兒積極思維,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2、示范1教師做好個別詞句、發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讓幼兒模仿著說。2幼兒說完后教師再用簡單、扼要、完整、生動的語言講述,講述后不要求幼兒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兒理解,會用自己的話連貫、完整地講就行了。看圖講述結束后,可以讓幼兒給圖片取名,以培養幼兒語言的概括能力。 (五)在各種教學活動中融合語言教育 健康、藝術、社會、認知等領域的教學活動,雖然不以發展兒童語言為主要內容,但活動中包含著大量的語言教育因素。只有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有機會交叉與融合幼兒的語言教育,才能使幼兒的語言真正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如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用比較清楚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在科學活動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講述自己在科學探索中的發現、疑問,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或方法,鼓勵幼兒用簡單明確的語言表達、描述,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述或在活動中加入兒歌,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小結 通過實踐證明:培養幼兒濃厚的學習語言的興趣,是促使幼兒語言能力不斷提高的內在動力;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最佳途徑;為幼兒創設交往的機會,不但能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還能較大程度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還只是我們語言研究的一部分,面對“完整語言”及“全語言”教育的觀點,我們還需加大教學研究的力度。使幼兒聽、說、讀、寫四方緊密結合、協調發展,又為幼兒多語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翠玲,《優化環境 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2(12) 2、陳靜梅,《如何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6(01) 江梅紅,《激發幼兒學習語言興趣的若干做法》[J].《教育評論》.2002(01) 趙梅,《 如何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J]. 《青海教育》. 1999(11) 何翠月,《在游戲中發展孩子的言語》[J]. 《教育導刊》. 2000(S6) 吳玉萍,《在日常談話中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S1) 杜建穎,《淺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4) 趙金艷,《淺論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和方法》[J]. 《教學與管理》. 2001(14)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