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有一定科學道理。萬丈高樓平地起。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孩子的個性雖屬雛型,但它對以后的心理發展卻具有深遠的影響。有人說:“樹大自然直。”這種放任自流的思想,不符合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幼兒的身體處于迅速發展階段,除了身高體重的增加外,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機能也有所發展。由于大肌肉的發展,幼兒會不知疲倦地從事各種活動;小肌肉的開始發展,使幼兒已能從事繪畫、寫字等活動。腦的結構到幼兒期末已經成熟,孩子可以開始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 [摘 要] 文章通過對幼教急救問題的闡述,從幼教急救的特征,對幼教工作的觀望,急救工作的改善與對策等3個角度分析了山區幼教急救工作的原因,進而從急救時所出現的現象,山區與城市幼教分析,幼教急救的警示,急救的現狀與思考,急救的注意事項等方面提供了解決山區幼教急救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 山區 急救 安全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外出務工人員的比例不斷增大,山區農村人口居住地的相對總數逐年下降,不論是能上小學階段的適齡兒童,還是能上學前教育的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兒,其數量銳減,幼兒班額不穩定或根本招不到幼兒,加之幼兒教育屬于學前教育的范疇,山區農村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還需進一步加深認識,目前農村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相對較低,所以農村幼兒教育現狀已是山窮水盡、舉步維艱的地步,要改變農村幼兒教育現狀唯一的希望就是國家對山區幼兒教育的重視。 一.山區幼教急救準備 (一)山區幼教急救所出的現象 由于孩子們的家離學校很遠,每天都要學校家里兩頭跑,中午在學校吃從家里自帶的飯菜。孩子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多,學校的作息時間也專門為此做了調整,早上八點半上課,十點半下課。下午兩點半上課,四點半下課。中午孩子們吃完飯就到處跑,家長們把孩子們托付給學校,就要好好照顧好他們。可許多都做的不夠。學校的外面就是山嶺,人煙稀少。每到中午,孩子們休息的時候就是最忙的時候,因為他要看著孩子們,免得淘氣的孩子跑到學校外面爬樹或者出現什么其他的意外,老師必須要足夠的精力看著他們,避免意外發生,所以山區孩子的安全問題很重要。幼兒是自我保護能力最差的群體,近年來幼兒意外事故頻頻發生,盡管保護生命對于任何個體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幼兒來說尤為重要,這也取決于幼兒稚嫩的身心,雖然他們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但是卻遠未完善。他們好動、好奇、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想摸、想碰,然而他們的能力和體力又都十分有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幼兒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對突發事件更是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在農村,農村的天然環境廣闊,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雖有著無限的樂趣,但同時又是隱藏著無限的危機,飛快的車輪確是那么無情的;還有農村隨意堆放的木條,鐵棍,大石頭,還有掉落的電線等無時不有,我們純真的孩子把這些當玩具,殊不知這一不小心將會帶來終身的遺憾。在家中,同樣,家人也往往過于疏忽,剪刀、熱水瓶隨處放;火柴、藥物孩子觸手可及,除了戲水孩子還熱衷于玩火,燙傷、燒傷的不幸事故不盡其數。隨時會侵害他們幼小的身心。 (二)山區幼教在急救方面與城市的比較分析 山區交通差,缺乏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導致交通事故頻發。近年來,由于山區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出行率大幅度提高,出行半徑不斷擴大,大量的農民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現代化的交通已經極大改變了農村群眾的出行方式,但農村群眾對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安全意識跟不上,交通安全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孩的安全問題也更加重要。在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時,由于交通而耽誤了時間,而城市就擁有較好的交通, 有好的醫院,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照顧。
(三)山區幼教急示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模仿力很強,他們經常在模仿周圍人的舉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許多成人沒有覺察到的每個細節。針對幼兒好模仿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利用情景表演和生活再現以及圖片、VCD等手段讓幼兒學會粗淺的安全方面的知識。告訴幼兒不玩弄燈頭、插銷、電線,更不要讓幼兒接近明火(如火柴、打火機及危險的電器設備等),因為幼兒還不能理解燃燒的意義,以免燒傷、燙傷。另外還要教育幼兒在雷雨時不要在大樹下、電線桿旁和高層墻檐下避雨,以免雷擊觸電。教育幼兒不亂采食花草、種子,不要亂服用藥品。有病時一定要在醫生或成人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服藥。同時還要教育幼兒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以免引起中毒現象的發生。教育幼兒不爬墻、不上樹、不戲弄牲畜。不要從高樓窗臺上向下望,更不要從較高的物體上向下跳。不要用帶尖帶刺的東西做玩具使用。 在培養幼兒安全自護意識的過程中,應要求家長配合進行一致性的教育。因為,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師不便于指導。因此,經常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及計劃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同時,向家長發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資料,宣傳一些如何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家長自身的安全意識。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逐漸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護意識。這樣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是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關鍵。 1傷害事故發生后,我們應當采取哪些措施 (1)及時救助受傷幼兒。(2)告之幼兒父母或其他監護人(3)做好善后工作。 2高熱驚厥、癲癇的幼兒我們要怎樣處理? 嬰幼兒時期常因高熱而發生驚厥,遇見這樣情況,我們不能過于緊張,在送小孩去醫院前,做些必要的、正確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搐發生時要進行一系列的緊急處理,如側臥位、解松衣褲、將小兒置于通風涼爽的地方,輔以(用冰袋敷,毛巾沾溫水擦拭小兒身體、酒精局部擦拭身體)等物理降溫。并置筷子或牙刷柄于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小兒無意識舌咬傷及舌頭后墜造成窒息,為防患兒嘔吐時胃內容物嗆入氣道而發生窒息,應有意識地將小孩的頭側向一邊。也可指壓人中穴.于高熱驚厥的癥狀是嚴重的,病因是復雜的,做以上及時處理后,再緊急將小兒送縣人民醫院作進一步的診治。 3、經常有高熱驚厥發作的嬰幼兒,一旦出現高熱,就應服用退熱藥(如西藥的萘普生或美林)、鎮靜藥(如西藥的安定,或中藥的紫雪丹),并輔以物理降溫,如置冷毛巾于頭部,還可用酒精局部擦浴,達到及時降溫,防止抽搐的目的。 4部血腫應如何處理? 早期應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48小時后可熱敷,或涂萬花油或清涼油。 5幼兒發生鼻出血應如何處理? (1)兒頭稍微前傾,不要讓幼兒仰臥。 (2)用手指直接壓住出血一側鼻翼或兩側鼻翼5——10分鐘。 (3)冷毛巾敷。 (4)出血者或經處理出血不止者,應送往醫院。 6如何處理咬傷? 一般昆蟲咬傷可涂清涼油或止癢藥物。也可冷敷止痛。2、蜜蜂蜇傷后可涂肥皂水。3、如局部組織紅腫明顯疼痛劇烈,或者受傷兒全身情況不佳,應立即送醫院治 7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上街安全教育。教育小兒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和大人一起上街父母要帶好孩子,指點孩子什么是安全地方,什么是不安全地方。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 ②防止異物入體。教育孩子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生意外。 ③教育大一點的孩子,使它們懂得登高的危險。教育孩子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教育孩子不拿力所不及的東西。 ④要告誡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因為這樣容易扎傷孩子。 ⑤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當做面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長也盡量避免將塑料袋亂放。 ⑥在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入口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⑦教育孩子單獨在家時,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后再來”。以防竊賊趁大人不在時闖入盜竊。 軍軍上小班,平時特別容易焦慮不安,很難放松,一點點的小事都會讓他感到害怕。一次老師組織小朋友捉西瓜蟲。別的小朋友興致勃勃,他卻死活不敢。老師再三保證西瓜蟲不會咬他,軍軍還是不肯,最后竟委屈地哭了起來。在家里,睡覺不敢關燈,因為“怕有魔鬼”;也不敢一個人在房間里玩耍,媽媽離開一會兒都會讓軍軍哭鬧不止。老師和家人都很頭痛。 從案例的描述可以判斷出,軍軍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他安全感的缺失有許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和老師教育的方法和態度不當是主要原因。父母的處世態度對孩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從生命的一開始,孩子就會根據周圍成人的態度來調節自己的言行,以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這種適應能力使他們從出生開始就適應外界成為可能,同時也會使孩子在成人錯誤態度的影響下,形成不良的思維定式,最終導致錯誤的行為方式。如果父母總是小心翼翼,因為害怕孩子受傷而時刻處于緊張狀態,那么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處世態度。孩子會認為這個世界充滿危險,是不可靠的。在他的世界中充滿這樣的話語:除非媽媽在身邊,否則我就不敢……因為我沒法照顧好自己。或是:每當我面對新鮮事物、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我就會焦慮不安,因為我怕受傷害…… 二.山區幼教急救工作觀望 (一)急救的現狀與思考 山區、半山區經濟落后,農民主要以在家務農及外出務工為主,近幾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情缺失。情感缺乏是留守兒童成長中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多數農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幾年不回家。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并缺少聯系,使孩子長時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缺乏父母雙親的呵護和相伴,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而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又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老師,第二為同伴,第三才是監護人,小孩在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家教缺位。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直接、持久和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幾乎空白,影響了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的養成,造成留守兒童出現行 三.山區有幼教急救工作的改善與對策 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幼教師參訓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從幼教育事業發展的長遠大局出發,探索并出臺一系列有關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激勵性政策。在激勵方式上,可以根據幼兒教師的不同需求,采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分類分層的多維交叉激勵機制,堅持因人、因時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按需激勵的動態激勵制度,盡可能發揮其最大的邊際效應。 四.結論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們第一次離開父母,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作為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孩子們及早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總之,教師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行動上都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產生向往之情,更好更好地與小朋友們相處。我們相信我們陪伴著孩子走好了最艱難的一步,相信今后他們會走的更穩,更遠,更有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