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小有效銜接 [摘 要]隨著近年小升初升學擇校之風愈演愈烈,甚至大有向兒童園蔓延之勢。家長對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學的需求日益迫切,幼兒園教學出現“小學化”,社會上各種形式各種名目的學前班層出不窮,在許多人眼中“幼小銜接”就是超前學習,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提前到幼兒園大班學完,而完全忽略了小幼銜接的本來意義。 [關鍵詞] 小幼銜接 知識儲備 心理適應 認知適應
[ 《幼兒教育》2012年第3期 第47頁]“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頒發了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的通知。通知指出由于應試教育和社會上一些不良宣傳的影響,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日益突出,嚴重干擾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損害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杜絕幼兒園小學化,還給兒童正常的生長空間。” 一、幼小銜接的意義和任務 1、幼小銜接的定義:[ http://wenku.baidu.com/view/5b7a3f210722192e4536f671.html,《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即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規律及兒童終身發展的需要,做好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階段的銜接工作”,它是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兒童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一個系統整體,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連續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前者為后者做準備,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是兒童主體對變化的外界環境重新適應的時期。 2、幼小銜接的意義和任務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同心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一版 第18頁]“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幼小銜接對于幼兒的階段性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使兒童能夠盡快地適應新生活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于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必然要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開始新的人際交往,兒童也要努力適應環境,建立一套新的行為方式,以滿足適應性情況的需要。如果銜接工作做得好,適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兒童入學,是從學前教育機構進入了小學教育機構,跨越了兩個階段。從兒童的身心發展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階段,因而既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兒童的身心會發生一定的質變,掌握不了這一階段教育的規律性就會出現種種的銜接問題。 實踐證明,幼小銜接如果僅從“幼兒園向小學靠”“小學向幼兒園靠”的外部條件或形式上尋求措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號召入學的適應問題的,關鍵是要找準銜接點。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材料表明,兒童心理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兒童和小學生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特點,但是,階段特點的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漸變的。所以,在學前階段和小學階段之間存在一個過渡階段,這期間,兩個階段的特點并存和交叉。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正是自身兩大階段的發展特點交替、轉化、升華的過程,銜接教育正是要促進兒童的這種發展。因此,銜接點應落在兒童這一主體上,要找尋兒童前一階段已有的發展水平、基本能力同后一階段所需的發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異,通過銜接教育,促進兒童自身內部的發展變化。 (2)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園階段是一個人終身發展的奠基階段,也是形成其各種特點、態度、習慣的關鍵時期。 進入小學后,影響兒童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儲備問題,而是兒童是否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否有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良好的習慣會使兒童終生受益,這些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鍵期在5—7歲。 許多家長很重視家庭智育,在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收效甚微,問題在于這些家長沒有把握住家庭智育的方向和重心。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要讓兒童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兒童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而良好的方法有賴于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又是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體現。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習慣成自然”,一輩子受用不盡。 二、目前小幼銜接的現狀及誤區 目前社會上、幼兒園中的“學前班”、“小幼銜接班”名目繁多,很多家長對之趨之若鶩。但由于對幼小銜接缺乏正確的認識,現實工作中的幼小銜接形勢卻不容樂觀。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現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 1、園校之間缺乏溝通交流 很多幼兒園積極開展兒童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很少主動與幼兒園接觸,因此,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但事實需要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2、重知識傳授,輕習慣培養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而比較忽視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機學習能力,以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幼兒園幼小銜接教學帶有表面性 有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兒童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會員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4、過于強調文化課學習,盲目超前 許多幼兒園、家長重視兒童知識積累,輕視兒童興趣開發和能力的培養。無視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和需要,拔苗助長,壓抑兒童個性,影響健康成長。為了迎合家長有的幼兒園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兒童,使得兒童在入學后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后勁”等問題。 三、幼小銜接的有效途徑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實質是兒童主體的適應性,銜接教育的重難點就應放在兒童入學適應能力的培養上。認清銜接實質可以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家長的作用是遵從兒童的發展規律,要相信和依靠兒童的內部動力,要依靠兒童自身的主動性學習,要積極與兒童互動,要盡可能地創設利于兒童學習、發展的環境與條件。 1、轉變幼小銜接的觀念,正確理解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兒園教師及家長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切實做好銜接工作。特別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銜接觀念,決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拔苗助長”,同時還要做好家長工作,引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幼兒園通過家長學校、幼兒園園報、家園聯系欄、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宣傳途徑使家長與幼兒園統一認識、統一方法,充分發揮家長學校作用,聘請心理學教授、幼教辦教研員以及對幼小銜接頗有研究的教師、有較多經驗的教師或家長給家長們做專題講座,引導家長正確評價自己的兒童,調整好家教計劃,全面認識兒童的發展。同時教師記錄下兒童在幼兒園的情況,根據兒童個人的實際情況,向家長提出有針對性的兒童的個人方案,與家長共同探討高效率的解決的方法。 2、幫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 兒童作為幼小銜接的主體,在幼小銜接的過渡期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適應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主要包括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 《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大班)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0年2月第一版 第10頁 ]“尤其是5-6歲兒童的感知經驗比較豐富,好奇心強,喜歡做有適度挑戰性的事情,做事的自主性、主動性、目的性、計劃性都有所提高。”伴隨這些特點,兒童相應的能力也要有所提高。 ⑴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生理、心理都要有個調整和適應的過程,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確保兒童適應學校生活的保證.社會性適應(主動性、積極性、任務意識、規則意識)是兒童進入小學后伴隨而來的規則要求和任務密度、難度及獨立完成任務所要求的相應的能力.兒童進入小學后,其行為要很快適應學校的教育要求,達到學習、紀律、文明禮貌、衛生等最基本的常規要求。要養成這些好習慣和行為,我們要在這幾方面加強教育: ·激發兒童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稍有一些難度的內容讓活動,讓兒童“跳一跳、夠得著”,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維持和激發再次活動的興趣。兒童潛能挖掘的好,兒童越易產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如果超出兒童承受的范圍,兒童極易失去耐心和信心。 ·培養兒童獨立完成任務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設立值日生、布置家庭小任務的方式,讓兒童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完成任務的意識,如掃地、分碗筷、擦家具等。還可以讓兒童每天回家完成一項練習,如畫一幅帶圓的畫、在一個方型紙盒粘貼等,為兒童以后記住家庭作業和獨立作業做好準備。 ·提高兒童執行規則的能力。兒童進入小學需要更多的自我照料與保護,遵守規則就非常重要。大人帶兒童外出,要提醒兒童遵守交通規則,讓兒童知道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下樓梯靠右行、玩運動器械要輪流、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等,幫助兒童養成習慣,從而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⑵兒童入學后,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兒童的學習能力不僅是其進入學校開始學習生活的保障,更是終其一生的重要技能。學習能力培養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技能的培養。 ·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推動人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兒童對學習的興趣與取得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興趣的后天培養,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如老師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即可把兒童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來;家長可給兒童買些色彩鮮艷、內容淺顯易懂的書籍等,這樣就很容易培養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提高兒童的學習技能。學習技能的培養依賴日常學習的積累,如教會兒童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姿勢;逐步學會自己整理文具、收拾書包;正確分辨田字格本、拼音本、計算本等,并學會如何使用各類作業本。在書寫過程中,一定要提醒兒童按規定的筆畫順序及空間順序書寫,并在書寫基礎上,利用周圍的文字環境讓兒童認字,激發兒童對文字的興趣,使之對于抽象符號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為其思維能力水平躍向新的高度創造條件。 總之,幼小銜接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和家長要本著科學應對的態度,遵循、利用兒童發展的規律,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這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