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小班兒童語言發展的策略 【摘要】創造,運用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弱,詞語貧乏,語音不準,句子不完整,掌握幼兒學習語言規律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也是相互交往的最好方式。將語言教育和游戲活動相合,提高語言交流的能力。幼兒生活中點滴的事情,是幼兒交流的很好素材,教師可以結合此內容擴展幼兒的話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關鍵字】培養,輕松,愉悅,鼓勵,學習,掌握,習慣。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從這句話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要實現這些教育要求,就必須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漸學習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傾向,調動幼兒體驗運用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而小班幼兒語言最明顯的特點是:運用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弱,詞語貧乏,語音不準,句子不完整。教師如果只采取簡單的教教兒歌,講講故事等單一的方式方法,對發展幼兒的語言,提高小班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將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這樣不但利于他們的語言發展,而且也能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言,從而獲得最佳的發展效果。那么如何發展小班幼兒的語言呢? 一、利用談話交流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孩子的語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在掌握幼兒學習語言規律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其次教師還要善于把握機會與幼兒進行日常交流。 ㈠利用早晨來園、晚上離園時與幼兒交談,鼓勵幼兒說話。 教師每天的晨接晚送,是與幼兒談話交流讓幼兒學習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佳時機。從最簡單的互相問好及與家長道別的禮貌用語開始,到師生之間互相的談話交流。 剛進園時大都幼兒不敢說話,有的幼兒甚至從不與老師打招呼。每天早上我都不厭其煩地主動向幼兒問好、問早,如:“劉澤翰,早上好。” 晚上的時候,我總是站在門口,給孩子一個擁抱,跟我說:“辛老師再見!”讓幼兒有模仿的榜樣,一段時間后,我忽然發現班上平時不愛講話的邵其為還沒等你開口,已先與你大聲說出“老師早”;語言發展較慢的李唐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一字一字清晰地說“老師再見”。 ㈡鼓勵幼兒有需要時大膽說出“請老師幫幫忙。” 小班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建立自我服務意識,培養自理能力,由于幼兒的性格、氣質不同,理解、接受起來就有快慢之分。因此為了讓不同需要的幼兒主動說出“請老師幫幫忙”! 我在班里開展了“請老師幫幫忙”主題活動。語言雖簡短,但這是3歲幼兒主動向他人發出的邀請,如:在孩子洗手前摞袖的環節、在自己系鞋帶的環節、在穿衣服的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我不單純的只讓孩子說出:“請老師幫幫忙。”而且在此過程中進行交流:“你為什么穿不上呀?” “我沒有大勁兒”王凱毅回答。“我的拉鏈壞了。”張偉康回答。這些活動一時間成為幼兒與老師主動互動的語言,老師針對性地滿足了幼兒不同地需要和幫助。因此我們應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并加以指導,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能夠更主動完整的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其次,是將語言教育和游戲活動相合,提高語言交流的能力。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也是相互交往的最好方式。將語言活動與游戲結合起來,可以為幼兒營造寬松的游戲氛圍,培養幼兒主動運用語言、主動交往的興趣。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是語言交往的最佳時機。如游戲主題的確定、場地、材料的選擇,以及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兒講述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意見。如邀請同伴玩耍,借玩具,打電話,請求幫助等。通過游戲,讓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得到實際的練習,大大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 二、利用兒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兒歌練習法能讓幼兒體驗到和諧的節奏與優美的韻律,易學易記,瑯瑯上口。教師首先在培養孩子各種習慣中,自編一些簡單有趣的兒歌,讓幼兒邊念邊照著要求去做,在學習兒歌感悟語言魅力的同時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如:《洗手步驟》:手心撮一撮,手背撮一撮,小手交朋友,抅一抅撓一撓,抅一抅撓一撓,小手轉一轉,小手轉一轉,跳跳芭蕾舞,跳跳芭蕾舞,手腕轉一轉,手腕轉一轉。這個兒歌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們認真地說著,不自覺地做著,就連平時嘴里也不停的說著,孩子們基本掌握了洗手的方法,在幼兒園內組織的洗手環節比賽中,我們班獲得了領導的好評。 其次,在五大領域活動中進行兒歌練習法,如:在科學領域《1、2的認識》中,利用兒歌找出正確的數字:“小朋友我問你,1字寶寶在哪里?”孩子回答:“辛老師,我告訴您,1字寶寶在這里。”就這樣生動、規范的語言時時處處都感染著幼兒,影響著幼兒。 在集體活動中,不斷提供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始終積極正面的鼓勵他們,使他們逐步建立起自信心,久而久之,一個學期下來,他們的進步是可喜的,他們不但在班級里找到了好朋友,而且還勇于上臺朗誦兒歌、參加游戲。由此可見,寬松、自由、積極愉快、和諧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感到心理安全,即使再內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敢說的。 三、利用語言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感覺思維階段,他們的語言學習是在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感官來進行,因此在語言活動中,我們采用了情景的方式來進行,讓幼兒扮演一定的角色,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進行角色間的簡單對話,讓幼兒在角色的情景表演中既感受到了自我表現的愉快又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如:《小鳥在天上飛》的語言活動中,教師先利用課件,展示一個畫面,讓孩子根據圖面說一說,孩子能夠說出小鳥在天上飛這句話;再利用會飛小動物的頭飾,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說一說哪些小動物還會飛;最后孩子邊說兒歌(低著頭、彎著腰,抬起小小腳,兩只小手扇一扇,我像小鳥飛上天)邊做飛的動作,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李來義說:“我飛起來嘍!”蔣唯明說:“我會飛了,我真高興!”以幼兒生活為情境,以課件中鮮活的小動物來敘事,以游戲為形式的語言活動,能迅速地吸引幼兒,讓幼兒的手動起來,讓幼兒的身體動起來,使幼兒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中,對詞、語、句的理解更加具體形象。 四、利用作品展示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繪畫是美術活動的形式之一,是幼兒運用繪畫工具在紙等材料上通過造型、設色、構圖等手段,表現出可視的、平面形象的活動。它是幼兒喜愛的表達思想與情感,以及與人進行溝通的手段,是幼兒心理世界的真實反映。對于幼兒來說,繪畫也是在玩游戲。幼兒在進行繪畫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兒童美術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滿豐富甚至離奇的想象力。利用美術作品的展示環節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班的美術活動《畫冰棍》,在幼兒繪畫完之后,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畫的冰棍是什么口味的?蔣唯明小朋友說:“我的冰棍是藍梅和葡萄味的。”“我的冰棍是巧克力味的。”張一碩小朋友說。小班的美術活動《涂色》,涂色后介紹自己小狗名字的,王凱毅小朋友說:“這是我的小花狗。” 為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我畫出了點讓孩子連接,并展開想象,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每個孩子的想象不同,講出來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通過美 術作品的展示活動,既培養了孩子良好的活動習慣,也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利用點滴事情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生活中點滴的事情,是幼兒交流的很好素材,教師可以結合此內容擴展幼兒的話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如有一天,趙景小朋友因為上火,在玩玩具的時候流鼻血了,周圍的小朋友看見了,都紛紛圍了過來,我順勢引導幼兒進行交流,王佳傲說:“老師趙景流鼻血了,”耿蓓蕾說:“玩具上面全都是血。”侯煜說:“我媽媽說了,上火就流鼻血。讓我多喝水”……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積極地討論、大膽地交談,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總之,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的教育是不能加速幼兒的語言發展,但能使其語言豐富與擴展,有這么一句話“帶孩子到他們愿意到的程度,而不是你會帶他們到的程度”,因此讓我們一起將目光投射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發展吧! 參考文獻 1、劉霆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北京: 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