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幼兒言語的發展 摘要: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在兒童心理發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調節作用,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交流水平、表達能力等方面。言語能力是兒童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包括理解別人還運用言語的過程。言語可根據口語和書面語的發展。兒童在與成人不斷交往的過程中,在實踐的活動中和日益復雜化的基礎上,言語能力迅速地發展起來了。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語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部言語 過渡并初步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 關鍵詞:言語;掌握;發展;游戲 一、詞匯的發展 (一) 詞匯量的增加和內容的日益擴大 幼兒期是一生中詞匯數量增加最快的一個時期。關注詞匯量的發展有很多的研究,由于兒童的生活和教育條件方面的差異的研究方法不同所以研究出的結果是不完全一致的,幼兒詞匯的發展還表現在他們所掌握的詞類范圍日益擴大。在幼兒詞匯中,主要是意義比較具體的實詞。其中,又以名詞為最多,例如幼兒的常用名詞包括人物稱呼、身體、生活用品、時間、個性、社交等,再次是動詞例如,走、跑、爬等,再次是形容詞,例如,動作的描述,表情、情感的描述、時間·情境的描述,最后才是副詞。同時,幼兒詞匯的內容在不斷豐富和擴大,對詞義的理解也趨向豐富和深刻化。(二) 積極詞匯的增長 1· 兒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確使用的詞匯;消極詞匯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卻不能正確使用的詞匯。兒童的詞匯量并不等同于他們正確運用的質量,這與兒童對詞義的理解有關。幼兒對詞義的理解常有或失之過寬,或失之過窄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詞義的理解逐漸準確和加深,他們不僅能夠掌握詞的一種意義,而且能掌握詞的多種意義,不僅能掌握詞的表面意義,而且能掌握詞的轉義。這樣,幼兒運用詞的積極性也逐漸高漲。他們的積極詞匯比嬰兒期大大增長。 2· 當然,兒童對詞義的理解受到思維發展水平的制約。過于抽象的詞,或遠離幼兒生活的詞,幼兒正確使用還有困難。在幼兒階段,當兒童詞匯貧乏或詞義掌握不確切時,還有一種“造詞現象”。 二、語法的掌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一)語法的掌握 1·句子從簡單到復雜,從不完整到完整。幼兒在句子的習得過程中,最初出現的是主謂不分的單詞句(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如“小貓”,可能指的是所有的四腳動物。后發展為雙詞句(有兩個詞組成的不完整句,有時也有三個詞組成,又稱為電報句),如“媽媽,飯飯”,它可能表示“媽媽我要吃飯”。而后又發展到簡單句(語法結構完整的單句),如“我叫小豬,我愛畫畫”。最后出現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復合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關聯比較密切的單句合起來而構成的句子),如希望別人對自己作評價時,會說“我是個好孩子,是吧,媽媽”。 2·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兒童最初掌握的是陳述句,到幼兒期,所掌握的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也逐漸增加。幼兒對某些較復雜的句子尚不能完全理解,如雙重否定句和被動句。 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兒童最初的簡單句是沒有修飾語的,以后便出現了簡單修飾語和復雜修飾語,兒童期,幼兒雖然能夠熟練說出一些合乎語法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語法當做認識對象。因為他們只是從言語習慣上掌握它而不是正在掌握,所以專門的語法知識的學習要到小學才能進行。(二) 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1·幼兒在掌握語言成分的基礎上,口頭表達能力也逐步發展起來。對語言的發展和獨白語言的出現從交際的方式而言,口語可以分為對話式和獨白式兩種。對話是兩個人之間相互交談;獨白式則是一個人獨自向聽者講述。隨著年齡增長;情境言語的比重逐漸下降,連貫言語的比重逐漸上升。幼兒在獨立敘述時不連貫,不完整并伴有各種手勢,表情,聽者需結合當時的情境,審查手勢表情,邊聽邊猜才能懂得意義的言語。這種言語是幼兒言語從不連貫向連貫言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言語形式。連貫性言語的句子完整,前后連貫,能反映完整而詳細的思想內容,使聽者從言語本身就能理解講述的意思的言語 2·3-4歲的幼兒,甚至5歲的幼兒言語仍帶有情境性。他們說話都是斷斷續續的,并輔以各種手勢和面部表情,對自己所講的事絲毫不作解釋似乎談話對方完全了解他所講述的意思的言語。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連貫性言語逐漸得到發展。6-7歲的幼兒就開始把整個內容一貫地表述: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說出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連貫性言語的發展使幼兒能獨立,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它不但促進幼兒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形成和獨立性的加強,也為獨白言語打下了好的基礎. 3·由于三歲左右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四歲是幼兒詞匯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在這個時間段里,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給與孩子大量的言語刺激。按照幼兒言語發展的特點,首先給予簡單句刺激慢慢地給予復雜句刺激。孩子們學習語言的方法最好的是模仿、強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兒童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幼兒時期以游戲活動為主體,因此在游戲過程中對孩子進行言語教育將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言語在幼兒在幼兒心理發展的作用 (一)幼兒掌握言語的過程 幼兒掌握言語的過程是幼兒社會化的過程。幼兒的言語是為交際而產生的,也是在實際過程中發展的,幼兒掌握言語的過程,即是社會化的過程。(二)言語與幼兒的認識過程 言語是思維的一種秘密武器,個體言語水平影響其思維的過程。由于言語的參與,使幼兒認識過程發生了質的變化。 (三)言語對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作用 言語對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一樣,當幼兒能對自己認識過程中的種種因素進行分析綜合時,才能對認識過程進行調節。 小結:幼兒期是言語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時期,孩子只有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準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一個人得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口氣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兒言語表達能力是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一項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修訂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4 祝士媛·《(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的回顧)山東教育(幼教版)》·北京: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01-02 【3】李雪英·《幼兒語言教育初探》·河南丹陽市司徒中心幼兒園· 【4】王希杰修辭學論集;王希杰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現代公關語言藝術;秦啟文著;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