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弄堂游戲中的“主角” [摘要]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與愉悅性是游戲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戲不是在外在強制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出于游戲主體的興趣和需要,自發,自愿,自主地進行活動。愉悅性是指幼兒從游戲過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滿足,是為了好玩而玩。可見,游戲主體——幼兒的需要及其滿足,才能體現游戲的本質功能。 [關鍵詞]自主性、愉悅性、游戲、指導、評價 [正文] 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與愉悅性是游戲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戲不是在外在強制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出于游戲主體的興趣和需要,自發,自愿,自主地進行活動。愉悅性是指幼兒從游戲過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滿足,是為了好玩而玩。可見,游戲主體——幼兒的需要及其滿足,才能體現游戲的本質功能。 一、加強游戲的指導,提高幼兒參與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绷己玫膮⑴c興趣固然可以激發強烈的求知欲,然而興趣只是學習的即時動力,要想使這種動力持久關鍵還要使幼兒掌握有效的游戲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游戲方法的指導和培養。有問卷表明:52%的教師認為游戲若少了教師的指導便玩不出水平。皮亞杰的象話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是通過自己的動作與外部環境發生作用而獲得發展!币虼,教師的指導不能僅僅理解為顯性的直接干預,強調自己也不意味著放棄教師的指導。 例如在弄堂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的案例中: 孩子們很喜歡玩《荷花荷花幾月開》這個游戲,特別是念到“六月荷花朵朵開”時那種突然間快速奔跑的感覺更是讓他們為之興奮。不過,在一次次的游戲中,我發現了多數孩子在最后奔跑時會站著不動,或是走到“問花人”的面前故意被抓住,這樣往往使這個游戲變得失去了玩下去的動力。 針對這個現象,在游戲過后,我與孩子們進行了討論,從中找尋原因。我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荷花荷花幾月開’嗎?”“我發現有的小朋友,總是被抓住,是什么原因呀?”這時,肖強舉手回答說:“老師,我喜歡被抓住,因為我想來做‘荷花’,這樣好玩嘛!”話音剛落,其他孩子紛紛附和著說:“老師,我也喜歡做‘荷花’!”于是,我再次提出一個問題:“那小朋友,你們覺得玩這個游戲最厲害的是哪個小朋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這時,我微笑著說:“老師,我知道誰最厲害!”聽完這話,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問:“老師,是誰呀?”我回答:“是王張帆,他玩這個游戲可厲害啦!”孩子們又問:“為什么呀?”我再次回答:“因為發現他每次都沒有被抓到,你們說這樣很厲害吧!”“對對,很厲害!焙⒆觽兗娂姳硎举澩狞c點頭。我說:“那我們來問一問,他是用什么好辦法不讓自己被抓住的吧?”于是,王張帆站起來說:“我是看到別人來抓我時,就快快地跑起來,這樣就抓不住我了!”我豎起拇指,表揚了他:“嗯,你這個辦法真的很棒!”這時,我看到了王張帆臉上揚起了得意的笑容。突然,肖強說:“這有什么,我也會不讓別人抓住我的!苯又蠹叶颊f:“我也會,我也會。”最后,我總結地說:“那我們下次再玩這個游戲就來比一比,誰最厲害,一次都沒有被抓到,好嗎?”終于,大家紛紛點頭表示了同意。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孩子們都想成為游戲的主角,成為眾人的關注點,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幼兒自己手里,孩子的內心感受得到體現,自主性得到了發展,在弄堂游戲中更是如此。因此好多幼兒都想當荷花一點都不奇怪,這也正是幼兒的主要年齡特征。我們的老師就讓出陣地,讓孩子們成為游戲的主人,將問題拋給孩子們,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解決。在此游戲案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平行模式的師幼互動行為,教師與幼兒同時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共同關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孩子們共同參與討論:如何不讓扮演荷花的人抓。慷⒆觽儎t是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老師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時,孩子已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孩子們不僅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情緒高昂,切身體驗了游戲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滿足了幼兒求知、參與、成功、交流的需要。在此過程中,突出了幼兒的主體,關注幼兒發展與學習過程,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完善游戲評價體制,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例如在弄堂游戲《熊和石頭人》的案例中: 孩子們越來越喜歡玩《熊和石頭人》這個游戲了,看到“熊寶寶”說:“一二三。”“石頭人”們一動不動的樣子,真是太有趣了。不過好幾次,我發現扮演“熊寶寶”的孩子由于長時間總是盯著其他“石頭人”孩子看,致使其他孩子堅持不住動了起來,被發現后只能遺憾的結束了游戲,往往到最后所有的“石頭人”都被取消了游戲資格,這個游戲變得一點兒也不好玩了。為此,我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討論會: “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嗎?”我問道。 李淼撅著嘴說:“不好玩,我一直被‘熊’看到,不讓我游戲!痹捯魟偮洌渌⒆佣技娂婞c頭:“是的,不好玩。” 我又問:“那你們覺得為什么不好玩?” 袁宏宇說:“楊昕怡一直看著我,一直把我趕出去不讓我玩游戲。” 楊昕怡解釋道:“因為你動了呀!” 袁宏宇狡辯說:“我沒有動!睏铌库骸澳銊恿,我看見的!庇谑,兩個孩子就這樣爭辯了起來。 這時,我制止了他們:“好了,不要吵架了。老師來告訴你們原因吧!”于是,他倆同時看著我。我不緊不慢地說:“我認為你們兩個都沒有錯,不過,我覺得是你們都沒有遵守好游戲的規則!笔紫,我對袁宏宇說:“宏宏,老師認為你已經做得很棒了,不過,‘石頭人’就是要一動不動的才像‘石頭’呀!所以,在‘小熊’看著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堅持住不讓自己動,這樣‘小熊’就抓不到你了,對嗎?”袁宏宇同意地點點頭。接下來,我又對楊昕怡說:“昕怡,老師覺得你這個‘小熊’扮演的也很不錯,不過,看著小朋友的時間太長了,這樣大家都會堅持不住的,你讓大家都停止了游戲,變成了你一個人,這個游戲就不好玩了,是不是呀?”楊昕怡也點點頭。最后,我對大家說:“老師希望你們都遵守好游戲的規則,這樣肯定會很好玩的。不相信的話,我們再來試一試,好嗎?”接下來,在我的監督和提醒之下,孩子們玩得可帶勁啦!各個臉上洋溢著開心的微笑。 在以往孩子游戲時,我都是吧游戲規則講解得非常清楚的,在游戲進行中還要不停地提醒。而回憶自己小時候游戲時,更多的游戲規則是在游戲中逐漸產生和自動完善的。何不給孩子這樣一個機會呢?于是,我告訴孩子基本的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共同建立游戲的規則。在師生或生生共建規則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合作水平、規則意識等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游戲中教師允許幼兒以民主的方式參與活動,通過相互合作、解決爭議、共同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讓幼兒在認知情感上獲得接受挑戰的機會。因此,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發展。教師以愛心和熱忱接納每一個孩子,與他們建立尊重和平等的師幼互動關系,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探究游戲活動中愉快地學習,而弄堂游戲在有效的師幼互動行為在不斷的升華。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主動性、獨立性等主體精神和品質進行激勵評價,使幼兒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發展的動力的目的。 要讓幼兒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做個好“導演”深入挖掘“演員”們的潛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幼兒,變學習為幼兒的自身需要。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幼兒不僅獲得了知識,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狀態,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學會自主學習。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