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173
論聽障兒童家庭康復與治療[摘要] 家庭是開展教育的最佳環境。家長有迫切的教育傾向和良好的愿望,是聾兒在家庭康復中獲得成功的主流是群體。家長掌握一定的康復知識和科學的方法能更好的配合機構對聾兒進行康復。為了保證早期康復的順利進行,在實施教育計劃的同時要遵循聾兒個體差異性的原則、鼓勵和誘導的原則、家庭成員密切配合的原則。家長要從健康、聽覺訓練、語言訓練、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對聾兒進行全面的康復。[關鍵詞] 聽障兒童 家庭康復 家長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健康嬰兒的降生為家庭增添了無限生機。但有些孩子由于種種原因生下來就有缺陷,像自閉癥兒童、聽障兒童、視障兒童、腦癱患者等。此類孩子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漸漸的發現孩子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特殊需求就要第一時間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家庭康復。 [刀維潔:《聽障兒童康復教學教法》,新華出版社第一版 , 第137頁]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范圍內由家長(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員中的成年人)自由地、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古人說“人生之路,起于孩提”,幼年時期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嬰幼兒時期,孩子多數時間是跟家長一起生活,可見教育起源于家庭。孩子教育的成功與否,大多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就成為關鍵性的問題。無論是普通兒童還是有特殊需求的兒童都需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由于某些兒童存在著特殊需要,從而使家庭重心偏移:如聽障兒童,自幼耳朵就失去正常的聲音刺激,為了做到“十聾九不啞”,家長就要及時的對聽障兒童進行全面的康復。從此孩子走上艱苦的康復之路,家長也就自然地成為了康復教育的領導者。聽障兒童家長在迫切的、良好的教育愿望支配下成為聽障兒童在家庭康復中獲得成功的主流群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長掌握正確的康復方法是聾兒在家庭中進行康復的先決條件。那么,如何讓家長對聽障兒童更好的進行家庭康復呢?以下是我在從事特教工作中總結的一些經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