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787
讓生成性主題活動“動”起來【摘 要】教師和幼兒在使用教材開展互動學習的過程中生成的活動具有較大的自發性和隨機性,它來自于幼兒的興趣、經驗、某一問題碰撞閃現的火花,也來自于某一材料讓教師突發靈感……在探究整合課程如何生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決策更具專業性,讓生長樹上的“果子”既有自然生成的活力,又蘊含教育智慧,我們試圖探索一些規律,有生成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師判斷的標準、生成活動的途徑等。讓生成性主題活動真正發揮其效應,使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關鍵詞】生成性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 教育價值 當前幼兒園教師對這一問題依然迷惑,他們經常問: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預成的,還是隨機生成的?預成課程和生成課程怎樣結合,怎樣生成課程?對于這些問題陳老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用自己在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踐和理論作了回答。專家分析了幼稚園課程組織上兩種相反的主張。“有一派學者主張預先排定的,非但一星期的課程排得很好,并且把一學期,一學年的功課排得很好,每小時都計劃得很周到。”教師按預先計劃的課程組織教學即可。“與前派相反的是絕對不作計劃,廢棄一切的組織,他們完全以臨時的各種生活為主體。今天看到貓,就來教貓,明天看到雞,就來教雞,”對這種不作計劃的課程組織法,在我園課程實驗就已嘗試過上述兩種設計方式。在對課程實驗的散漫期(無計劃)的總結中指出,單純依賴于兒童興趣來組織的課程,教師往往窮于應付。“在尋常的幼稚園或小學里,教師都在未教以前預備材料,到時候拿出來教,而我們在散漫期的實驗中因為沒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教師預備教材的工作,增加了不知幾多,幾乎每天預猜兒童將產生什么興趣,極力向各方面去找尋。但是兒童的興趣是不容易猜的,有時候湊巧猜著,于是預備的材料可以應用。但是多數時候是猜不到的。所以教師時常感到不知怎樣應付。”而且在無計劃的教學中幼兒易滋生倔強,驕橫的個性,注意難以持久并集中,幼兒的發展也是在平面上打轉。因此我們認為單純以幼兒的興趣為轉移的無計劃的組織課程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課程實驗的第二階段即嘗試用預先制定課程的方式組織教學,我們發現這種方式困難確實減少了許多,教師的預備時間也省了許多,應付兒童也容易了,但這樣也存在許多陷阱,比如強制了兒童的興趣,蔑視兒童的個性,臨時發生的事情很難及時應對等。沒有組織的既然不對,有了組織又走不通。實驗的第三階段就嘗試把預先計劃和隨機生成結合起來,結果取得了成功。那么預成的計劃和生成的計劃怎樣結合呢?陳老認為“要有目標,又要合于生活,以決定本學期應該注重的目標。每星期有一個預定的課程表,擬定一星期教導的中心。但是此項課程預定表,并不是固定的,不能變換的,兒童或社會上發生臨時的事情,教師就可以采為課程內容,可以把一切預先所定的暫時擱起,重新再作一番籌備的工作,倘若新發生的事情與預定的有些相像,那就要把他容納進去”。可見單純采用預成計劃和生成計劃都不可取。兩種計劃的結合關鍵在于預成計劃留有余地和彈性,才能使生成計劃有機會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另外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并根據教育目標,篩選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的興趣。這對于保證生成課程的質量是很關鍵的,這正給我們啟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