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399
充分利用吳文化資源 因地制宜進行童謠教學
[摘要] 吳地童謠是以吳地語言表現吳地風土人情的一種民歌。以其樸實無華、清純直率的風格,婉約輕揚、溫柔憨厚的情調,為廣大吳地民眾所喜愛。其中涉及到我們本鄉本土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和勞動方式,既可以加深幼兒對家鄉的了解,更能鍛煉幼兒的音韻、節奏和語調,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因此,我們嘗試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充分利用吳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地滲透進童謠教學,發揮本土優勢,繼承和發揚吳文化的精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吳文化資源 吳地童謠 童謠教學 吳地童謠,千古流傳,它是吳地文化中的一顆瑰麗的明珠。在這些童謠中有歌唱時令、節氣、農民耕作的勞動歌;有歌唱兒童生活、意境優美的兒歌;有歌唱蘇州風物、花鳥魚蟲的雜歌……它們具有相當濃厚的兒歌情趣和一定的教育意義。珠圓玉潤的語音語調、斑斕多姿的詞匯、嚴密穩定的語法、豐富多彩的口頭文學……對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吳地童謠在我們民間曾經廣為流傳,也深受兒童的喜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文化和生活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如今一代孩子們的腦海里已經很少留有吳地民間童謠的蹤影,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種文化形式,這確實是一種教育的缺憾。所以,我們試圖以語言教育作為一個突破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吳地童謠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價值。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為宗旨,轉換傳統教學中機械、單純的語言灌輸模式。通過因地制宜的童謠教學,讓幼兒從本鄉本土的語言文化中獲得對語言的親切感,重新感受那份鄉音鄉韻,培養了幼兒的審美情趣,更使幼兒的熱愛家鄉之情得到升華。因此,我們嘗試有意識地在幼兒教育中充實了吳地童謠這一教學內容,并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