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919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獎勵機制的研究[摘 要]當今,以孩子為中心賞識孩子的撫養觀念日漸形成,更多的教師把工作重心傾向于幼兒獎勵。但是,這種幼兒獎勵慣習也往往會出現了許多運用誤區,可能會給幼兒的正常成長帶來某種消極影響。全面了解幼兒園中教師對幼兒進行獎勵的狀況,探討教師獎勵行為背后的發生機制,解析教師慣性思維下的不適獎勵行為,成就幼兒良性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宗旨。[關鍵詞]幼教 幼兒獎勵 獎勵機制
2002年,我國相繼出現賞識教育熱潮。賞識教育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而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被譽為“中國第一位覺醒的父親”、“第一位發現孩子沒有錯的教育家”,他用20年的探索不僅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留美碩士,而且改變了成千上萬孩子和家庭的命運①。在賞識教育熱之后的近10年當中,我國學前教育以獎勵為主的做法在實踐中大行其道,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獎勵不僅是普遍存在現象,而且它們的范圍已涵蓋了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幼兒園會為幼兒設立全勤獎,在幼兒連續出勤一個月后提供吸引孩子的獎品;有些幼兒園還可以見到許多種獎勵形式:小貼畫、等級獎章、大紅花、小玩具、糖果,以及累積一段時間再換取獎品的代幣券等等。這些幼兒園除去物質獎勵外,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的口頭表揚更是常見,一般都是對幼兒的贊美與肯定,批評與懲罰轉入不公開的場合。 1 獎勵機制的運用概況 獎勵沿用教育學中的概念是指對個人或集體正確、良好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或表揚②。日常教育實踐是千頭萬緒的,獎勵只是組成這種實踐的一個部分。同樣,單單是日常的獎勵就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形態,這些形態在幼兒的活動對幼兒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幼兒園中的獎勵,它涵蓋了正式獎勵與非正式獎勵。 1.1正式獎勵 正式獎勵主要指在幼兒園內自成體系的、有著園本風格的獎勵體系的獎勵。它包括各種形式代幣制,如累積換獎品、全勤獎;等級與宣傳,如榮譽證明、作品展示等。多數幼兒園都具有正式獎勵這種獎勵模式,只是在對幼兒進行獎勵采取的具體方法會因幼兒園的具體文化環境而有所區別。 1.2非正式獎勵 非正式獎勵,主要指教師在特定情景下主觀地對幼兒實施獎勵。與正式獎勵相比,這種獎勵帶有更多的情境性與不穩定性。幼兒園有著自己的特點,非正式獎勵也可能伴有物質獎勵,如一些小食品或糖果、水果之類的等等,較多的是教師的即興表揚與鼓勵。幼兒園與其它基礎教育階段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非正式獎勵也因此與其它階段的特點有所不同。 2 獎勵機制的運用方式 2.1代幣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