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697
論幼兒入園前教師應做好的準備
[摘 要] 幼兒入園是早期經驗中的關鍵一環。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那么如何讓幼兒順利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縮短幼兒分離焦慮期呢?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循序漸進地讓孩子的慢慢熟悉老師,體驗集體生活,讓孩子在入園后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關鍵詞] 幼兒 教師 入園前準備
根據弗洛伊德的早期經驗理論,成人的發展取決了他的早期經驗,幼兒入園是早期經驗中的關鍵一環。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兒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準備有助于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一、做好入園準備的必要性。 1.對幼兒而言,“初入園焦慮”很普遍。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關鍵轉折期,當他走出圍著他轉的家庭,走進集體,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時,由于幼兒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對初入園的孩子而言,幼兒園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孩子心理上難免會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往往就是這時產生的。 幼兒入園焦慮一般為分離性焦慮,持續時間通常是1—3個月。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想家,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神經質地自言自語“我要回家,我要媽媽”;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的種種不適,如頭痛、肚痛、尿頻等現象,一回家癥狀馬上消失。孩子這些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如不及時加以糾正,會嚴重影響其正常學習和生活。孩子年齡太小,是他們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癥結所在。3歲左右的孩子對親近的家人、熟悉的環境有很強的依賴。上了幼兒園,意味著他們平生第一次要從父母身邊、從溫暖的家里離開,這時,孩子的內心是焦慮的、彷徨的、膽怯的。多種不適應行為,干擾了幼兒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更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在園生活。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矯治,上學后很容易發生學校恐怖癥、考試緊張癥,甚至成年后出現急性或慢性焦慮癥,從而影響孩子心身的健康發展。 2.對家長而言,入園不適應困擾家長。 一定的焦慮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但長時間的焦慮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這也正是許多家長所擔心的。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困擾著家長,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自己也眼淚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家長也是依依不舍。當孩子央示“媽媽,我不上幼兒園,帶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時,家長就往往心軟、動搖, 甚至動搖了送孩子入園的信心。然而,家長的擔憂、搖擺和焦慮反過來又會強化孩子的焦慮。 3.對教師而言,幼兒焦慮有可能導致教學難以正常開展,家園溝通難以順暢。 由于3歲幼兒語言講述能力的制約,她們初到陌生環境,由于環境的改變,他們不知如何向老師傾訴心中的想法,由于溝通不暢,難以和教師形成信任與依賴的情感。而在孩子焦慮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階段,教師是十分難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這樣就會讓班級教育教學陷入惡性循環的階段,使幼兒覺得幼兒園沒有吸引力,而家長在看到孩子如此不愿意上幼兒園的情況下又容易對老師產生誤解與不滿,導致今后家長工作難開展等一系列的問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