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第二部分教育目標與要求,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第二條指出:幼兒語言學習強調自然性和生活化,應將聽、說、讀、畫四個方面融入到各類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使幼兒能獲得整和性的語言學習經驗。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采用浸入式生活化教學,結合各領域教學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自然習得英語,享受英語游戲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對英語的敏感性 ... 【關鍵詞】培養(yǎng) 興趣 浸入式 生活經驗 自然習得 眾所周知,幼兒年齡越小,教育與生活的關系也越密切。我國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就十分提倡生活教育,特別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教學內容,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幼兒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fā)展。目前,幼兒學習英語的途徑有許多,其中最容易被幼兒接受的是生活化英語教學。因為那些與生活密切有關的,每天重復出現(xiàn)的生活內容,能降低幼兒學英語的難度,自然而然地運用。反之,幼兒會遺忘,甚至會影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孩子學習“Good night”時,教師可以扮演媽媽,用小椅子拼搭成床,在生活的情境中,幼兒很快地進入角色,和媽媽道晚安:“Good night!”從而習得英語,并能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那什么是興趣?1、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動為對象,并常常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需要是興趣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人對自己感興趣的對象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予特殊的注意。2、生理需要也會使人對某種對象產生興趣(如饑餓使人對食物的興趣),但是這種興趣是短暫的,會隨著需要的滿足而消失。只有當社會實踐的要求反映到人的頭腦之中,成為了人比較固定的社會性需要,在這種需要引導下產生的興趣,它才是穩(wěn)定的,具有個性傾向性的。3、興趣受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人所處的時代、文化及社會地位、生活境遇的不同,人的興趣也各異。4、“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什么是生活化的英語教學?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因為那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每天重復出現(xiàn)的生活內容,能降低幼兒學習英語的難度,自然而然地習得,并能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所以,教師應依據(jù)幼兒的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幼兒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接觸幼兒英語教學活動以來的經驗所得: 一、英語教學內容源自生活。 1、幼兒自身的生活內容。 “我”是幼兒自己最想了解和認識的人。在與成人的接觸和生活中,他們會慢慢地發(fā)現(xiàn)自身的變化,探索成長的規(guī)律。幼兒自身的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特征、身高、胖瘦、愛好等許多方面。教師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幼兒學習表達的方式,他們便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靈活地運用。如:“I like …...” “I like Singing.” “I like eats.”“I’m fat.”“I’m a boy.” “I’m hungry.” “I’m a …….”等。 2、幼兒家庭的生活內容。 家是幼兒最熟悉和喜愛的地方,是他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因此,許多與家庭聯(lián)系的生活內容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包括家庭成員、職業(yè)、居住狀況、家居擺設、餐具等。每一項都可以擴展內容。如,家電家具擺設這一項中可以學習clock、table、chair、bed、flower、radio、Tv…在幼兒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他們很愿意主動學習與表達,并互相進行交流。如,“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My father is a …….”“This is my …...”等。 3、幼兒園的生活內容。 白托幼兒園是幼兒白天的家,全托幼兒園一星期五天都是幼兒的家。在這個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