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423
論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培養策略 [摘 要]自主性是幼兒適應環境、適應社會,實現自身成長、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標志。 區域活動能為幼兒提供自愿、自發的游戲場景,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等方面出發,從活動區設置、區內、材料提供、觀察判斷幼兒活動和教師的指導等各方面考慮,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關鍵詞] 區域活動 幼兒 自主性 培養策略 一、序言 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對幼兒教育的要求。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變“要他學會”為“他要學會”。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一些幼兒在游戲中不會也不敢自己動手探究,怕影響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印象,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但是教育實際行為中卻沒有真正做到把幼兒當成是活動的主體,也沒有看到幼兒自身具有的能動性、自主性。而區域活動的全面性和層次性的特點,正是對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本研究特選取區域活動為視角,對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策略進行探討。意在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同時,轉變教師的教育行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區角活動中幼兒自主性培養策略探討 1、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權力 《規程》中指出創設的環境要與教育相適應。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而區角活動的設置具有全面性和層次性的特點,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活動提供了保證。因此,我園設置的活動區有:語言區、生活區、美工區、音樂區、益智區、數學區、建構區和角色區等涉及到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類型等進行自由選擇。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主要表現在小、中、大班幼兒設置的不同區角,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滿足了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2、在相互交流中獲得自主發展 在同一個區角活動的幼兒一般都有共同的、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幼兒只有在與同伴自由的交往中,才能學會相互合作、和睦相處。在交往中幼兒可以從同伴的優良行為中學習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克制,每個孩子在為了能夠被同伴接受,和同伴友好相處,必須調節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個性、情感、行為習慣、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都逐步的得到發展。同時,在區角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對全體幼兒進行說教的人,而成為幼兒交流的伙伴。教師在和幼兒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等進行指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這種交流,對提升區角活動的質量,促進幼兒獨立、自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