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198
淺談小班幼兒的常規培養[摘要]幼兒園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剛入園的孩子們脫離了父母溫暖的懷抱,面對新的環境會表現出不適應的情況。如何讓幼兒適應新環境并且有秩序地進入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這需要我們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中建立規則。因此,良好常規的培養對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呢?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 1、要求統一,在活動前交待明確的規則。 2、采用音樂、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 3、以爭當“小班長”的形式,表揚和鼓勵孩子。 4、適當地運用夸張和比喻。 5、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做維護常規的主人。 6、設置游戲情境,引起幼兒主動遵守常規的興趣。 [關鍵詞]小班幼兒 常規培養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一方面有些膽怯、有些緊張,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成為小班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我們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 一、小班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的存在,必定要受到來自社會、家庭、親人、同伴、法律、道德、公德等多方面的制約。正是由于這種制約、是人類具有文明、有修養、有高尚的情操,能和諧的團結在一起,發揮聰明與才智,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 規則意識是社會性適應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影響幼兒與同伴交往的關系,也影響一個人終身適應社會的程度。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這說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幼兒時期抓起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幼兒從父母的羽翼下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生活可謂是一個轉折點,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鍛煉幼兒獨立生活能力,適應集體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我們如若對一棵小樹苗進行精心修剪培育,它將來長大后會挺拔俊俏,如若長成后再管理扶直那將于事無補。我們不能抱著這種“樹大自然直”的思想,小班幼兒適應能力、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較弱,教師必須從小班開始就將幼兒的常規培養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想小班幼兒常規好了,到了中大班就不會難管理了。 二、常規培養的具體做法 現在的孩子大多受到家庭、親友、鄰居多方的關懷、照顧與愛護。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注重幫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學習中的各項規則,增強自控能力,使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從小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個月起,我就開始常規培養。具體做法如下: 1、要求統一,在活動前交代明確的規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