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854
論幼兒“愛心”與同情心培養
[摘 要] 成人總是認為只要盡自己所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學習生活環境,其他的事情就不需投入太多的精力和關懷,以致于忽視了幼兒是否具有關愛與同情他人、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這種現象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日積月累,這就導致了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的壞習慣,缺少了必要的愛心和同情心。從某個方面來說,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幼兒園教育因素在某一程度上影響或阻礙了幼兒愛心和同情心的發展,本文就如何培養和呵護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進行論述。[關鍵詞] 幼兒 愛心 同情心 培養 近期,雜志上經常會有這樣一些報道:由于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們把教育孩子的重心逐步放到了知識、技能的教育培養上,主要表現為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卻并未注重對幼兒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部分家長由于自身缺少愛心或者同情心,從而難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更多家長只關注是否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卻忽視了對孩子精神上的關愛,更不教育孩子去關愛同伴、同情他人。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也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現在的孩子太缺乏愛心、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這是個家庭問題,教育導向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綜合問題。在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意識方面,家庭教育是基礎,幼兒園教育是關鍵。 一、幼兒的“愛心”與同情心培養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父母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裴斯泰洛齊也指出:“兒童因把這種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愛轉到對他周圍的人身上,然后達到全人類;兒童應意識到自己是偉大的人類整體的一員。”要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必須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愛心和同情心需要幼兒以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處境,具有愛心和同情心的兒童不僅能得到同伴和大人們的喜愛,而且長大以后能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愛護和同情別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不僅對幼兒的道德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他們人格健全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情商教育的關鍵時期。這就需要根據幼兒好奇、好問、好動、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將人格和情感的培養貫穿在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之中,使幼兒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讓幼兒在生活中及課堂上學會自尊、自愛、自律、自信,有意識地培養幼兒以改進他們的行為習慣,使他們的素質得到提升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會促使幼兒長大以后選擇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更能得到社會的關注和別人的喜愛,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愛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質。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不僅促進了幼兒的道德發展,更健全了他們的人格。它能使幼兒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從而給予相應的關懷、支持和幫助。作為一種高級的社會性情感,同情心與一個人的認識、態度、動機、行為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 二、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 (一)端正教養態度,防止溺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