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755
論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摘 要]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健康成長,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單幼兒園的教育是難以實現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陳鶴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只有家庭與幼兒園的同步協作,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形成緊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 幼兒 培養 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的。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的重要場所,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其表現是在課程領域里實現多種經驗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兒園的關系上追求家長與教師的伙伴關系,合作關系。要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取得對幼兒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兒園必需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目的、內容及方法,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吸引家長的關注和參與,使家長重視幼教;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堅持不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里得以鞏固和發展,做到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然而,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常常發現個別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處處以為我為中心,不能與伙伴友好的相處等等。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教師和家長要有正確的教養態度 為了孩子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師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對孩子的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如果過度的溺愛,放縱孩子決不是真正的愛。現在絕大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眾多成人關懷、照顧的唯一對象。家中缺乏能與之分享物質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家中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歸他(她)一人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愛,只知道奉獻,不要求回報。這種單向的愛使孩子只知道享受。如:我們班曾經有個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叫貝貝,媽媽為了彌補女兒的情感損失,便在孩子的物質生活上“放寬了政策”。家長百般寵愛,過分嬌慣。常常將她居于全家之上,使得貝貝養成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獨霸惡習。她任性、放肆,稍不如意就哭鬧不止。在中班,她學會了挑吃穿,發脾氣和傷害他人。虛榮和缺乏愛心的她在短時間內失去了許多的好朋友。從此,她開始感受孤獨和不愉快。這種孤獨和不愉快又常常遷怒于她的母親。家長為此感到極為苦惱。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家長無條件的容忍和溺愛會造成孩子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蠻橫胡鬧等不良個性品質的形成。要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家庭和幼兒園的一分子,那么在享受別人給予他(她)愛的同時,也需要有所付出。作為老師,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要注意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如:要求孩子在教師里輕聲說話;自己也不能大聲喧嘩;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也應該帶頭使用禮貌用語等,老師要與家長要求一致,不斷的在生活中強化培養。只有老師與家長大膽地放手,才能讓幼兒在生活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良好的進餐習慣、午睡習慣等,我們都要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適應,等幼兒情緒穩定后,再幫助其改掉一些不良習慣等等。 二、教師和家長要為幼兒創造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和條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