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938
良好個性品質 【摘要】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重視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對孩子要充滿愛心;第二改革幼兒一日生活組織模式,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讓幼兒生活得輕松、愉快些;第三經常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了解同伴,在體驗成功樂趣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第四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機,及時進行隨機教育;最后要經常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了解同伴,在體驗成功樂趣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關鍵詞】 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社會環境;主觀能動性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世界競爭的日益激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人們逐漸清晰地認識到,一個創造型、開拓型的人才,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智力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一個人的非智力因素棗個性,健康良好的個性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根本保證。幼兒期正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幼兒的個性發展起著引導和奠基作用。如果這一時期能初步形成一個良好健康的個性,那么將會使其終身收益。因此,在幼兒園中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重視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對孩子要充滿愛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溫情、喜歡、關懷、尊重、認可、愛撫稱為積極的關注,并把它看作是人類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教師的擁抱、撫摸、點頭、微笑以及親切慈愛的語言,不僅使幼兒感到安全,對世界產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兒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充滿信心地、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教師的忽視、冷漠、拒絕、不理會,不僅使幼兒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增加,而且使幼兒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努力為幼兒創造一種關懷、寬松、平等、和諧的精神氛圍,給予幼兒充分的關愛,滿足幼兒正當的需求,不以簡單、粗暴、嚴厲的態度對待幼兒。教師要用平靜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寬闊的胸懷去接受每一個幼兒,用希望的目光去陪伴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幼兒在教師的關心教育下,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改革幼兒一日生活組織模式,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讓幼兒生活得輕松、愉快些。 傳統的幼兒一日生活組織模式是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安排、幼兒執行;教師制定規則、幼兒服從約束;教師判斷對錯,幼兒服從判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潛移默化地扼殺了幼兒最可貴的主動性,扼殺了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在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改革了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模式,以幼兒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孩子能做的、能想的,讓他們自己去做、去想;孩子能計劃、能安排的,讓他們自己去安排。要讓幼兒成為有自主權、可以支配自己行為的人,做自己的主人。這樣做的界限和原則是對幼兒的安全、身心發展無妨礙,也不妨礙他人,這就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使自主、自信、自尊、自我約束等人格中最可貴的品質得到培養和發展。 如:幼兒一日生活中起床這一環節,我們讓幼兒自選活動,先起床的幼兒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觀察小蝌蚪,談論著什么;有的幼兒站在識字角讀著字寶寶;還有的圍坐在一起觀看圖書、在戶外跳繩、墊乒乓球,他們在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沒有一個孩子在發呆、愁眉苦臉,個個精神愉快、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