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369
家長如何促進兒童人際交往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法針對當今許多兒童不善與人交往的現狀,在論述交往的重要性、兒童在與人交往中易出現的問題類型和原因的基礎上,重點對指導兒童交往的態度、指導兒童交往的技巧和引導兒童與人交往的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人際交往 引導 家長
一、對“人際交往”的理解什么是人際交往 人們通常所說的“交往”指的是兩人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是人們通過交往達到彼此相互了解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① 張文新、高峰強、司繼偉.心理學與教育.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12第一版 第323頁]①簡言之,人際交往就是在社會生活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信息情報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過程。[② 龐久芳、張價值.交往.百度網2006.11.09 http://baike.Baidu.com/view/558106.htm ]②(二)人際交往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在小學兒童需要的發展中,兒童的交往需要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需要,而這種需要也是家長容易忽視的。滿足兒童的交往需要,能使兒童在同伴群體中體驗到歸屬感,也可以在同伴之間的相處過程中,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正確的評價自己。同時在兒童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也有利于兒童智力與學習成績的提高,比如:孩子在遇到難題時,他們會在自己不求甚解的時候去請教別人,而這一個過程就是交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別人對他們提出這個問題的講解,又會產生他們對問題解答的興趣,會對孩子的學習也有激勵的作用。
二、兒童在與人交往時出現問題的主要類型(一)兒童交往中存在問題的表現 在實習的過程中筆者觀察到一些不受同伴歡迎的兒童,這些兒童有的是自傲,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看不起別的小朋友,不愿與他人一起交流,喜歡肯定自己,否定他人,于是別的小朋友也就對他漸漸的產生了反感;有的小朋友是不自信,有自卑的心理,遇到事情總是認為自己不行,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膽怯,不愿與人交往。對于這些在交往上存在的問題,通過筆者觀察,將其分成如下四種:1、自我封閉型 案例1:李某自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受成長環境的影響,這個孩子表現為不愿與他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去,不和伙伴一起玩,在家中也整天不理人,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里。2、自我否定型 案例2:張某某,自懂事后,由于在家庭經濟條件方面感到不如人,有強烈的失落感,甚至有在人前抬不起頭的感覺,喪失自信心和進取精神。表現為憂郁,遇事小心翼翼,從不在人前大聲喧嘩,就連與家人說話都是很小聲的在耳朵邊上講。3、自我欣賞型 案例3:崔某,不易與他人相處,但自我感覺良好,喜歡出頭露面,招搖過市,在各種場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在家中總是希望父母圍著自己轉。4、盛氣凌人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