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922
滋養理論 引領實踐—教育機構里的學前教育 我國學前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奠基階段。國家通過立法、制定方針政策來保證它的實施,通過行政管理體系來領導和貫徹落實。 學前教育機構是對0~6、7歲的學前兒童實施保育教育的機構,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與學校制度的其他階段相比,其教育工作有如下: 一、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 學前兒童去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教育是自愿的而非強迫接受的,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和自己的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送孩子進托兒所或幼兒園,以及送孩子進哪所幼兒園或托兒所。學前兒童在學前教育機構的學習可以很自主和自由,因故未上學前教育機構,事后家長和教師不得強迫他們進行課程補習。 二、學前教育保教結合 學前教育是兒童生長發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階段,也是身體各種器官、各個系統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和完善的時期。生理上,他們骨化沒有完成,骨髓堅固性差,容易受損,容易變形。他們的肌肉柔嫩、力量弱,耐力性差,容易疲勞;心理上,由于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差,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需要和別人交往建立起關系,需要成人或年長的兒童帶領他們進入社會,獲取經驗;在法律上,他們雖然具有同承認一樣的權力,但他們無相應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按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0歲以下兒童屬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他們當然亦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特別強調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進行的。 三、學前教育的啟蒙性 學前教育的啟蒙性,是指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與他們的現實發展需要聯系起來,要啟于未發、適時而教、循序漸進,不損傷“幼嫩的牙”,并且要促使其茁壯成長。 學前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早期,這個時候,是人的生理發育、心智發展、個性萌芽的初級階段,學前兒童開始了初步的社會化歷程,面對世界,他們好奇、迷惑,并主動探索,展現自己內在的生命本質。這一時期的教育,要為學前兒童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在于使學前兒童的體力、智力、品德和情感都得到發展,為他們升入小學后較快地適應正式學習生活打基礎,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因而學前教育階段,不以傳授系統知識為主要目標。對于學前兒童來說,專門組織的教學活動,為他們提供的內容是最基本的,具有啟蒙性;學前兒童自由地游戲玩耍,甚至進餐、午睡、穿衣等都是結合他們的生活在學前教育機構的一日活動來安排的,具有生活化的特點。 四、學前教育的直接經驗性 在學前教育階段,由于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知識經驗欠缺,他們認識食物主要是通過感官和動作,與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觸,進行感知和操作,獲取直接經驗。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通過具體形象思維,學前兒童只有通過感官和動作確切地接觸到事物,并操作它們,才會理解它們。因而學前教育具有直接經驗性。在學前教育中,要注意為學前兒童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和真實的生活情形,幫助他們獲得直接經驗。 學前教育的任務與要求是學前教育與目標向操作性方向的轉化,是學前教育目標在實踐層面較具體要求的體現。在我國,學前教育具有為學前兒童和為家長服務的雙重任務,其根本任務是“為學前兒童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五、學前教育的任務是教育目的的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具體體現 人從出生到老年的終生教育,學前教育是啟蒙階段,是其他各個階段教育的基礎。人的發展既有階段性,又有一個連續的進程,前一階段教育是后一階段教育的基礎,后一階段教育是前一階段的繼續。教育目的在各個階段中是統一的,各階段的教育都是按照事前確定的教育目的按一定的質量和規格去培養人。 教育目的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教育過程,由于各個階段的教育對象的年齡不同,身心發展水平不同,各階段的教育要考慮受教育者的不同發展水平,提出不同程度的教育要求。因此,各個教育階段應有各自的教育任務,以使教育工作有明確具體的教育目標,各階段完成教育任務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目的的逐步實現過程,學前教育的任務就是根據統一的教育目的,結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而提出的具體目標,它是教育目的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具體體現。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是在家庭和托兒所、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中實施,而托兒所和幼兒園是更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學前教育。學前教育任務具體說來就是包括托兒所、幼兒園等教育機構的教育任務,這些教育任務都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托兒所、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基本一致的,而在具體上有所區別。 六、0~3歲早教機構的任務 1、托兒所的保教任務 托兒所一般收托兩個月至3歲的孩子,在認識托兒所的教育任務時,首先應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有所了解。 這一時期的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很快,不論是體格的增強,還是機構的完善都異常迅速,大腦的發展迅速,腦重不斷增加(3歲已達1000克);在語言發展上,從發出簡單的音節到會用字、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某些思想;在動作的發展上,從走到跑、跳,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日益提高;在認識能力的發展上,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有所提高,想象力、思維力開始萌芽;在個性的發展上,自我意識漸顯端倪,有了交往的意愿,初步懂得一些簡單的社會規則。 早在1981年,衛生部幼教所就頒發了《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提出托兒所的保教總目標是:“培養小兒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發展,為造就體魄健壯、智利發達、品德良好的社會主義新一代打下基礎。“因而我們必須在托兒所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以下工作: 發展小兒的基本動作,進行適當的體格鍛煉,增強他們的抵抗力。發展小兒模仿、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語言及認識周圍環境事物,是小兒智力得到發展,并獲得簡單知識。對小兒進行友愛、禮貌、誠實、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培養小兒的飲食、睡眠、衣著、盥洗、與人交往等各個方面的文明衛生習慣及美學的觀念。 2、早教指導機構的主要任務 早教指導機構作為聯系各托幼機構及街道、鄉鎮、社區共同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面向成長中的0~3歲兒童、面向家庭、面向社會,它的主要任務是: (1)為家長提供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先進理念,提供具有先進水平的早期教育服務。如請兒童教育、保健專家作教養專題報告,現場解答家長們在嬰幼兒教育中的困惑;定期開展相關的專題講座;就教養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并提供國內外教養0~3歲嬰幼兒的信息資料。 (2)指導家長進行科學育兒。如定期開展親子教育指導綜合活動;由專職教師指導寶寶關鍵期活動,包括嬰兒觸摸操、肢體活動操;基本動作發展練習(爬、坐、站、走);感知覺發展練習活動;早期閱讀活動;組織嬰幼兒家庭教養經驗交流,如媽媽沙龍;嬰幼兒教養專題研討等。 (3)幫助家長為嬰幼兒制定切合的教育方案,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導。如開展科學育兒信息的網絡咨詢及進行教育簡報發放等工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