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245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思考 幼兒園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很重要的,也是很有講究的。 蒙臺梭利提出“有準備的環境”這種教育主張,認為兒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是個人對環境自然、自發的活動。那么,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應如何投放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投放材料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如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社會經驗欠豐富,在區域活動中可多提供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有利于培養幼兒交往的能力。在中大班可以玩超市購物的游戲,在活動中鍛煉幼兒計數、分類、加減、交往等多種能力。同樣是建構活動,在小班,根據幼兒善于模仿的特點和小肌肉群發育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提供體積大一點,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在大班,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提供的材料應注重多樣性、豐富性,滿足他們探究的需求。 二、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 古今中外的科學家都非常重視興趣在孩子身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應注意觀察幼兒喜歡什么,然后投放相應的材料。同時,幼兒的發展還存在著差距,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發展層次不同,發展速度不同,興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選擇投放材料應以幼兒為主,要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根據幼兒的需要來投放材料,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通常,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都是教師一手操辦,選擇活動內容—找材料—制作玩具等等,幼兒只是參與者,對材料有陌生感,因此在操作的時候無目的的亂玩,沒有秩序,場面非常混亂。因此,教師應該增強幼兒的小主人意識,充分發動幼兒齊動手,讓幼兒想主意、收集材料、布置玩具等,使區域活動更具魅力。 比如:春天來臨時,孩子們會被花壇中嫩嫩的小芽吸引。于是,老師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了各種種子,并和幼兒一起種植,共同制作了觀察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在美工區讓幼兒發揮想象用種子粘貼各種美麗的圖案,用皺紙做柳條等。在生活區,幼兒還可以用勺子舀種子,用筷子夾種子。在娃娃家,種子又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娃娃的美食。 三、根據教育目標投放材料 材料是幼兒隱性的老師,是幼兒認識的中介和橋梁。教育目標可以隱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滲透在教師所創設的環境中。當幼兒一旦進入老師所精心創設的環境中,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即可獲得某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要做到目標在前、選材在后,讓材料有效地體現教育目標。 同一種材料只要運用得當,就能達到不同的教育目標。如在小班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中開展的“今天毛毛蟲穿什么顏色”中,老師提供了各種顏色的圓片片衣服,小朋友們第一次玩的時候,幫毛毛蟲穿一種顏色的衣服,讓幼兒在活動中認識顏色;在第二次玩時候,小朋友幫毛毛蟲穿二種顏色的衣服,讓幼兒有規律地兩種顏色交替排序;第三次玩的時候,小朋友三種顏色交替排序,在整個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幼兒分類和排序,而且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四、根據幼兒健康、安全投放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②這說明了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性。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應無毒、無味、無傷害,因此在活動中投放彈珠、彩棒、紐扣、小豆等,應加強教育,避免不安全因素。 比如:收集的材料大部分來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師就必須注意幼兒的衛生、安全,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農村幼兒收集廢舊物比較困難,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兒從路邊撿來的,老師一定不能忽視里面的殘留物,時間一長會霉,有很多的細菌。因此,教師必須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好衛生工作,把收集來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凈,放置在陽光下暴曬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對這些材料進行簡單的藝術加工可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興趣,進而能夠積極投入地到活動中來,利于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