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shù):5848
幼兒教師與孩子的交往 關鍵字:師生交往、角色定位、觀察、幫助者、研究者、優(yōu)秀的教師 強調(diào)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人際關系和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學的實質(zhì)是師生交往!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準確的給自己的角色定位,充當好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角色,則不僅能促進師生間的關系良性發(fā)展,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否則,將會產(chǎn)生反效果,那么,在教學過程的師生交往中,教師應充當哪幾種角色呢?一、教師是觀察者 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比如,當一年級的小學生書寫姿勢不正確時,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用體態(tài)語言提醒他,或者手把手幫他把書寫姿勢調(diào)整過來;當在教學過程中感到學生疲倦時,教師可以帶著大家做個游戲輕松輕松。這一切都源于教師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教師對學生深入細致的觀察是對學生學習的設計和促進的前提。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的講,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余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還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走神”,人在心不在。例如,筆者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聽寓言《拔苗助長》這課時,任課老師講到這個寓言的寓意,講得比較抽象,學生沒理解。由于這位老師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只管往下講,到了總結時,老師請學生來講講這篇課文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時,只有兩個同學舉手。 曾經(jīng)看過一位特級教師的經(jīng)驗總結,里面記錄了一個教學片斷:《繁星》一文中“深藍的天空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暗的星”一句里的“懸”字最難理解。上課的時候她向?qū)W生出示了這句話,并點出了這個“懸”字,引出“懸”近義詞“掛”,接著以“作者為什么不用掛而用懸”的問題引出討論。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沒弄明白,所以班里鴉雀無聲,她特地觀察了一下孩子們的表情,個個一臉茫然。這時她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想發(fā)言,但是沒舉手。于是她點名讓這位學生來說。學生講“掛”要靠著東西,而“懸”則不用。這時,她又發(fā)現(xiàn)這時其他孩子也都紛紛點頭,有的還大喊出來“對,沒錯。”她表揚了這位學生,又趁機讓孩子用“懸”和“掛”來造句,“天空懸著一輪明月。”“我家墻上掛著一幅畫!薄⒆觽儗W會了這個“懸”。 兩位老師的做法,結果大不一樣。上課的時候,老師不能只是顧及到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有多少沒講,接下去是哪個環(huán)節(jié),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怎么講會更好,一個勁地上課趕進度,更應該及時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這才能使學生收獲更多,班級里的兩極分化減小。二、 教師是設計者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應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基本狀態(tài)和思維水平,合理地設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在恰當?shù)貑栴}情境中引導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設計什么樣的問題,在什么時候提問,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比如《種魚》這一課,是由三幅圖組成的看圖學文。通過小貓種魚這一有趣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小貓為什么收不到魚的道理。第一段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農(nóng)民把玉米種在哪,到了秋天怎樣?你從哪兒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把玉米種到地里,到了秋天是會有收獲的。第二段設計了三個問題:“農(nóng)民把花生種在哪?玉米和花生為什么要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通過上述問題,把玉米和花生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植物,把它們種在地里,是會有收獲的。第三段設計了三個問題“小貓看見農(nóng)民種玉米、花生,心里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小貓能收到很多魚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通過這幾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玉米、花生和魚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種在地里;魚是養(yǎng)在水里的動物,是不能種在地里的。最后通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這一問,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能力向前發(fā)展。教師是學生小組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將學生合理分組,為小組提供學習材料,指導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 新課程的實施也使教師作為設計者的角色更加突出,教師肩上更沉重了。優(yōu)秀的教師更應該是一名成功的設計者。 三、教師是幫助者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學生排除思維障礙,尤其注意幫助學習上“暫時落后生”,以使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F(xiàn)代教育最大的改革就在于教師除了作為一名設計者以外,將越來越像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教師將會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為學生作必要的引導、適時的提醒是永遠不可缺少的。 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指點迷津。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有些字詞的意思不理解或者對于一些結論無法做出判斷,他們會向作為信息源的提供者教師尋求幫助,這時學生是主動者,教師是被咨詢的對象。 “討論式教學法”最有利于探究式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的顧問作用不可缺少。當學生的話題、觀點膚淺沒有價值時,教師就應適時出點子、指迷津,三言兩語地做出個別評價或整體評價,引導學生做出富有成果而不失深度與寬度的討論。 營造氛圍。課堂上需要教師營造氣氛,提高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上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老師要及時地調(diào)整上課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來做個文字游戲,或者來讀一讀喜歡的課文片斷,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調(diào)動較少發(fā)言的學生的積極性,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 審時度勢。課堂像登山一樣,具有挑戰(zhàn)性,在攀登山頂?shù)穆猛局,將會遇到怎樣的情況無法確定,教師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