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022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策略探析
[摘要]幼兒期是語言習得的重要時間段。只有學會語言表達,幼兒才能描述自己的真實意愿,才能溝通交流以及認知世界。由此可見學前兒童的語言教育是重要艱巨的任務。教師必須為幼兒語言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從聽、看、說、練去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語言興趣,促進幼兒的語言健康發展。[關鍵詞]學前教育 語言 普通話 觀察法
幼兒期的孩子具備學習語言的生理條件,但語言的習得和最終水平主要取決于后天的訓練和語言環境的影響。由此看來,為幼兒創設一個引導他們想說、愿說、愛說并得到回應的語言交流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實踐中,要給幼兒創設多彩的生活背景,開闊的視野,與幼兒積極的交流,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健康發展。
一、透過認知,在感受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語言。 幼兒通過自己的感知,從周圍的事物中得到原始的認知,而這些認知是轉換成語言表達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注意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的共同發展。為幼兒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幫助幼兒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提煉幼兒語言。例如設置一些啟發幼兒象形思維的問題:“雪花像什么呢?”,“像棉花。”“像白糖。”“像鹽。”等等,這些問題可以發揮想象力,豐富幼兒詞匯,培養幼兒的語言興趣。認知與語言培養相結合,不僅豐富了幼兒生活內容,拓展了思維,還讓他們在直接感知中習得知識和發展語言。 二、讓幼兒養成看、聽、說、練的良好習慣 只有學會了正確表達自己愿望的孩子才能自由地交流,才能更好地接受傳授的知識。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針對性地豐富幼兒生活,開拓幼兒視野,開發思維,培養幼兒興趣愛好。激發幼兒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引導幼兒學會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加深對未知事物的了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多看 幼兒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通過自己的眼睛獲得直觀的感受,他們看到白天的光明,夜晚的漆黑,四季的更替。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引導幼兒學會仔細觀察,直觀形象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例如:以秋天來了為切入話題,為幼兒講述秋天的基本特征:"秋天到了,樹葉變黃、天氣轉涼,農田瓜果成熟,秋收繁忙等等。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秋天到了,有了這些基本的提示后,鼓勵幼兒從自己的認知中列舉他們生活經驗,表達他們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過程中去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除了直接的觀察,圖書更是幼兒的精神食糧,也是幼兒較為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師或家長的指導,幼兒在這些生動的讀物中獲得了許多無法直接觀察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在于教師和家長的引導,有了良好的講解輔導,幼兒雖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能通過教師、家長的引導,再加上自己的觀察,看出畫中的內容,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2、多聽 學會傾聽是發展幼兒各項能力,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語言習得的重要方式。幼兒欲學語言,必先學聽。只有愿意去聽,聽準確,聽明白了,幼兒才能從聽到的信息中去“說”自己的感知。所以,聽是幼兒獲得知識并通過自己加工表達自己愿望的語言學習過程。一般教師和家長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法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孩子通過聽故事后,對故事有了自己的認識,對故事的主人翁有了自己的看法,對美、丑、善、惡有了自己的體會,教師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自己的體會說出來,這也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步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多創造聽的環境,并盡量多樣化,避免孩子產生厭倦心理。聽故事、幼兒之間互相傾聽并交談、聽音樂等等……讓幼兒先聽后模仿,發揮想像,并分辨自己聽到的聲音。讓幼兒學會聽,是為了鍛煉幼兒聽覺,加強對聲音的認識和辨別,養成傾聽習慣,會聽,愿聽,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養成文明傾聽的習慣。 3、多說 傾聽與訴說語言學習的兩個重要要素,他們是結伴而行,相輔相成的。與學“聽”一樣,我們也要給幼兒多"說"的機會,在生活學習中,與幼兒多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信任,使他們敢說,會說,說真話。當幼兒用語不當,或出現詞匯困難,無法表達時教師及時予以引導和指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