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65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摘 要]: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展潛能和不同發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21世紀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個體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社會的人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完滿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條件逐漸的提高,可有心理問題的兒童為何明顯增多?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對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減少傷害 一、引言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關于人的“全面健康”有三要素,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可見幼兒心理健康的培養是非常之重要。 二、幼兒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 我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變化之中,物質條件和周圍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但同時,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這導致兒童的心理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據全國22個城市的調查發現: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我國幼兒心理問題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情況不容樂觀。由此可以看出社會對幼兒的心理是有一定的影響,但筆者覺得影響幼兒的心理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幼兒園里的教育和生活。當今社會個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家庭的夫妻關系陷入困境,其中直接的受害人之一就是孩子。孩子整日看到父母的謾罵和爭吵,父母缺乏責任感、義務感,父母不和導致孩子情緒波動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和恐懼,容易產生敵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殘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有的孩子從小就確實溫暖和愛,或者得到畸形的愛,心情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終日,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偏離。幼兒園的偉偉是一個漂亮的男孩,但他的性格和別的小孩完全不一樣,沒有別的小孩那樣活潑可愛,他總是一個人看著某件東西在發呆,老師問他問題他也不回答,孩子們做游戲叫他一起參加他也不肯,感覺他總是擔心什么事情樣的。在老師的細心開導下,偉偉終于開口和老師說:“爸爸媽媽會不要我嗎”?后來了解得知,偉偉父母經常吵架,使他心情處于緊張、恐懼中。下面就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談一談自己的見解和具體做法。 三、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和嬌寵,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驕橫的性格;代勞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缺少勞動自覺性;物質條件好,孩子所要有求必應,忽視應有的思想教育,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缺少與小伙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家長望子成龍,請家庭教師、買鋼琴、成天逼孩子認字、寫作文、彈琴、習畫、學外語,沒完沒了,孩子缺乏應有的游戲時間,會產生厭學情緒等等。 俗話說“父母是子女的樣子,子女是父母的鏡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說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言行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東東可以說是幼兒園聰明又懂事的孩子,他5歲就懂得很多知識,能認識很多字,什么唐詩三百首啊,三字經啊,他都會背,而且還會解釋詩歌的大概意思。對人也很有禮貌,像見到他人問好打招呼,分手揮手再見,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謝謝”等等。其實這些都和他出生的家庭有很大的關系,他的爸爸媽媽都是中學老師,他媽媽說:“他們喜歡看書,孩子也和他們一樣很喜歡看書,有幾次看到我們在看書,孩子他也會找出自己喜歡的書認真地看”。他對父母的行為看在眼里,聽在耳中,記在心上,并照此行事,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行為不端,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想而知。就像幼兒園的曉曉,他爸爸經常賭博,從不關心兒子,還經常對兒子實行打罵教育,因此曉曉在幼兒園也會經常跟小朋友打架,出言不遜,惡語相向,而且性格暴躁。 四、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父母應精心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生活中難免有口角,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互相商量,相互體諒,不要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保護他的純真!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的。想法有很多,做家長的要經常和孩子談心,有時候也要尊重孩子的看法,聽聽孩子是怎么樣想的,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多關心孩子相信孩子,因為在孩子眼中父母是最信任的,應該為孩子樹立信心,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愛而感到家庭和睦幸福,生活快樂。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都是很重要的。而父母不良的習慣會導致孩子行為越軌、性格內向、社交能力差等。就像我們幼兒園小朋友亮亮他父母離婚了,他的性格也特別的內向孤僻,從來不主動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且膽小怕事,老師和他聊天他也會很緊張,小朋友邀請他一起玩,他也是站在一旁看看,不愿意參與的。父母的問題使亮亮性格自閉,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教師的言行和的情緒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幼兒的行為。作為幼兒教師,無論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在組織幼兒活動之前一定要首先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時,更需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努力爭取在組織幼兒的每一次活動時,都能以積極的情緒去帶動幼兒、感染幼兒,以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應該經常向孩子們講述在幼兒園有趣的事情,通過言語、表情、動作、身體接觸等各種途徑向孩子傳達“我很在乎你”“我愛你”“你對我來說很重要”等的信息,時刻讓孩子了解到老師在關心他的生活健康、思想品德、興趣愛好、情緒行為等各個方面,不時的鼓勵孩子“你能行”、“加油”、“別灰心”、等,孩子一旦有好的表現就鼓勵他“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聰明”、“我真為你感到驕傲與自豪”等。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熱情、真誠的期望,努力培養孩子對教師情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