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422
淺談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快節奏、高效率、大信息、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必須是具備獨立自主和富有開創精神等重要品質的現代人。因此,從幼兒開始培養其自主意識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的。特別是我國獨生子女在幼兒中占大多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幼兒比比皆是。《新綱要》中明確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見,積極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的急劇變化,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呢?下面圍繞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引導幼兒學會處理問題 《綱要》指出“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已初步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常常表現出強烈的獨立生活傾向,我們要因勢利導,讓幼兒在力所能及地處理自己事情中樹立主體意識,體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樂趣。 1.生活中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不應把兒童當作物,而應把他們當作人;不應把他們當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應該當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發展的人來對待;不應把他們當作父母和教師來左右其個性的奴隸,而應該把他們當作活生生的、主動的、獨一無二的人來對待。”可見,幼兒既然是獨立的人,大自然賦予他們可以進行各種活動的身體條件,也賦予他們以人類的智慧,就可以學會怎樣進行日常的各種活動。我們的責任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是輔導他們在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有益活動。因此,我們就沒有必要把幼兒的一切都包攬下來,而要讓他們在處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中確立主體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穿衣、吃飯、洗臉、疊被、整理玩具等事情,都要讓他們自己去做,做得不對時再不厭其煩地加以指正和教導。凡是幼兒能處理的事都要盡量讓他們自己處理,即使是做了錯事,也要讓他們自己去糾正,使他們真正成為生活的主角。這樣,時間一長,幼兒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事主見。 2.活動中學會按照自己的想象行事 在幼兒的各類活動中,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大膽、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讓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現。如:在幼兒玩積木時,讓他們想出多種多樣的玩法,拼搭出許多不同的模型,而不將幼兒規定在統一模式的玩法上。玩一項游戲,可讓幼兒采用各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來完成,同樣的一段音樂,幼兒可編演出各種動作來表達。凡是幼兒自創的東西,教師都應及時給予鼓勵,肯定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從自己的創造成果中得到莫大的快樂。又如:在引導幼兒用蛋殼、西瓜子殼等廢物材料粘貼動物時,教師不規定具體的動物形象,而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思維,發揮自主性,想貼什么就貼什么,從地上的小爬蟲到宇宙中的“未來恐龍”,從飛禽到走獸,從現實到想象的,各種各樣,有的雖然只有幼兒自己才能解釋清楚,但教師看了也感到耳目一新,有所啟示。 二、啟發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 《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好奇好問是幼兒求知欲的表現,也是三歲至六歲幼兒典型的年齡特征。這個年齡的幼兒對周圍事物特別是新奇的事物感到有興趣,看見什么都想弄明白,喜歡向成人發問。因此,我們要盡量滿足幼兒的表達欲望,發展幼兒的智力。 1.讓幼兒想發表 愛說愛問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是在不斷地說、問逐步了解大千世界。如果教師只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而限制幼兒說、問,就會壓抑他們的自主意識,妨礙他們思維的發展和創造力的提高。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蝸牛為什么背上有殼?”“人為什么不長翅膀?”“魚為什么不能離開水?”“花為什么不種在天上?”?等等,老師都不應把其看作是無聊的,認為解答這些問題是浪費時間,而應把其看作是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長其知識的好機會,不惜花點時間同他們一起講座問題,并認真作出解答,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