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046
淺談美術活動中的教師評價行為 評價,是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教育教學具有監控、反饋和調節的功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就明確提出了實施發展性評價的要求:“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評價改革作為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況,美術活動的評價也不例外。但從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來看,美術活動的評價獲得了教師們的廣泛認同,并成為自覺實施頻次最高的行為。因此,剖析教師美術活動的中的評價行為,對于將發展性評價的理念轉變為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實現美術教育對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價值具有現實的意義和作用。 一、美術活動中教師評價行為現狀分析 (一)實施評價的目的出現偏差 每次美術活動后,教師都要進行講評,評價已被教師們認為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教師實施評價的目的卻出現了偏差:有的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活動形式的完整,不顧幼兒繪畫速度不一的現實;有的教師則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致使評價的最終目的——促進幼兒、教師、課程與教學不斷發展落空了。 (二)評價標準劃一,忽視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 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畫面是否干凈、比例是否恰當、涂色是否均勻、是否與實物或教師的范畫一致等,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性,而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和個性的發展”。表揚的總是少數孩子,有的孩子經常受到的是否定性評價,導致部分孩子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產生“我不行”的想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對人一生發展至關重要的自尊心、自信心也無法正常建立。 (三)評價內容片面,發展性功能未能全面實現 評價內容的片面首先表現在對幼兒的評價中,目前的評價多以知識和技能的獲得為主,如構圖、色彩、比例等,但對于幼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評價卻不予重視;其次還表現在側重幼兒“學”的行為和效果,而忽略教師自身“教”的藝術和實踐內容。對幼兒的要求多,而卻反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和過程的評價和反思,從而使得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功能未能全面實現,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技能無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四)評價方法單一,不能反映評價對象的真實發展狀況 許多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采用的是現場即時評價,即通常所說的相對評價法。突出表現教師往往依據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給出評語,重眼前的作品表現,缺乏對要素的細致分析,忽視個體幼兒內心的真實感受和繪畫能力的前后差異,導致評價的真實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這不僅無法達到必要的深度和廣度,更無法幫助幼兒正確地表現自我、認識自我和悅納自我。 (五)評價主體缺失,被評價者處于消極的被動地位 一直以來,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評價的主體(改為“的評價主體”)是教師,而幼兒則是被評價者,評價的客體處于被動地位。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合作者的家長,也長期被置于評價主體之外。幼兒、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仍停留在理念層面。教師常常以自己的意見為主,獨自決定作品的好壞與優劣。往往是教師扮演“裁判者”,唱獨角戲。 二、改進教師美術評價行為策略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美術活動評價觀 1、以評促發展的發展觀 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和促進兒童的發展和完善。評價作為教育過程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應與教育目標一致。通過評價,不僅要達到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幼兒的潛能和特長,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快樂全面地成長。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的反思實踐,改進教學,獲得自我成長,體驗職業生涯的快樂。 2、科學的幼兒美術教育價值觀 幼兒美術活動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創造才能,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有效發展。這與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傳授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培養初步的表現力的基本目標并不矛盾。兩者好比渡船與過河的關系:到達河的對岸是最終目的,而船是過河的工具,是為過河服務的。當出現矛盾沖突時,應把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作為重要的判斷指標。 (二)把握幼兒美術活動的年齡特點 1、美術活動是幼兒表達自我的“百種語言”之一。 人自降生到這個世界,就具有了社會的屬性,每個人都有表現自我和與人交流的需要。幼兒雖然尚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與人溝通,表達自我,但他們有自己的“百種語言”。 心理學家發現:美術是比語言文字更早被兒童用以認識事物、表達思想、抒發感情、想象和創造自己世界的一種有效途徑,它更是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 2、美術活動是幼兒獲得快樂和自我滿足的重要過程。 追求快樂和獲得自我滿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追求一切目標實現的內在動力。童年期也是游戲期,獲得快樂和自我滿足是幼兒游戲的直接目的。幼兒從事美術活動沒有任何功利性,僅因為“創作”的過程或形象、色彩的變化結果能讓他們感受到情感的滿足和情緒的宣泄,由此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自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