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901
淺談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兒童是自然之子,自然是兒童生命的搖籃。在幼兒教育中,大自然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創造了美好的教育環境,農村幼兒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機存在于他們的周圍,是孩子們的歡樂之源。作為農村的幼兒教師,我們應該盡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勢,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利用好農村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一、走進自然界,了解自然界,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與興趣 農村的自然環境是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但平時孩子們接觸自然界時是懵懂的,無目的的。而老師在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后,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有人說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其實孩子的智慧也在他們的經歷中不斷地發展。無論是孩子美好情感的萌發、自理能力的發展還是孩子交往能力、觀察能力的提高,都和孩子怎樣接觸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村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孩子走進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經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帶幼兒到田野、小河、樹林、村莊去觀察、探索,加強他們對自然環境的情感。在觀察、探索、追逐、玩耍中將潛移默化地增長他們的知識、發展他們的智力、開闊他們的視野。在散步觀察中,他們會逐漸理解“春風和煦”“夏日炎炎”“秋高氣爽”“冰天雪地”的四季特點;在田野觀察中他們將懂得什么叫“播種”、“收獲”。如在進行《春天在哪里》主題活動時,我們帶幼兒到村頭的小河邊尋找春天,孩子們欣喜地發現“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農民伯伯在田里耕種了”,以前孩子們在圖片上找春天從來沒有這樣興奮過,實地實景的觀察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創設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 農村空氣新鮮,動植物繁多,自然資源豐富,這些都是農村幼兒園的優勢,我們要利用這些優勢,為幼兒創造豐富有益的活動材料。 1、因地制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教師要認識到物質環境的改造應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因此,教師要和幼兒一起設計環境,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收集各種自然物和無毒的廢舊物品,布置教育環境,如稻草、竹子、蘆葦、樹枝、野草、泥巴、稻穗等。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蘊藏在大自然中的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的價值,堅持“變廢為寶”、“貼近生活”、“因地制宜”的原則,創設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自主學習環境。 2、利用自然資源,激發幼兒操作興趣。 大自然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為了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積極性、主動性,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都要引導他們共同做好材料的選擇和收集工作。如到附近的田野、山上、小溪邊去撿石子、樹葉、樹皮、狗尾巴草、蘆葦、柳枝等,以不斷充實班上的游戲材料。這些來自幼兒手中的材料,再經過他們親自加工處理,便成了美觀實用的玩具。在操作性活動區域里放了泥巴、稻草、野草、絲瓜莖等各種自然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制作;讓幼兒通過與自然材料的互動,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如:泥在農村的田里、地里到處都是,我們用不起眼的泥上了一節藝術活動《會變形的東西》。泥巴是孩子喜歡玩耍的材料,可塑性強,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它作為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天生好動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愿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在“玩泥巴”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到了泥的特性。活動開始,孩子們拿了一塊泥玩了起來。有的敲敲打打說泥可以變出許多小朋友吃的東西。有的發現泥還可以變成其他許許多多的東西。幼兒們都興奮極了。果然,水餃、湯圓、棒冰、糖葫蘆等等在幼兒自己操作下完成了。有的幼兒還拿著小土塊在地上涂涂畫畫,發現泥不僅能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還可以用來寫字、畫畫,還有的幼兒在尋找合適的土塊組合起來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一種材料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發現了很多的玩法,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農村的孩子同樣獲得了發展。又如:稻草在農村隨處可見,而且幼兒在平時可能也不自覺地用它來做游戲。讓幼兒在愉快、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游戲、操作和享受成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