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591
論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權利 [內容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教育活動,就是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就是要為幼兒創造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的幼兒園生活,讓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在游戲中健康成長。充分認識、提升游戲對于幼兒成長與發展有著獨特價值與意義,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式,將游戲融入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讓孩子們在游戲(玩)中了解生活、獲得知識,在學習中游戲(玩),用游戲來整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現教育的價值。從而達到開發智力、強壯體魄,實現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兒童的游戲蘊涵著深遠的教育價值。潛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建構著堅實的成長階梯。在游戲中兒童不是在做無意義的事,他們在探索世界,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游戲可以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促進身體的發育。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培養注意力,發展感知覺能力,豐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在游戲過程中,兒童還可以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與技能。游戲中的兒童是小小的研究家,他們專心致志,興致勃勃地在做著他們喜歡的工作。游戲使他們的愿望與目的得到實現,使他們快樂而滿足。 一、游戲的基本特征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他們和周圍世界互動、學習的基本方式。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教育活動是“尊重兒童”和幼兒的“主動學習”的延伸,同時也是基于游戲的基本特征所決定的。 1、游戲是兒童自主自愿的活動 在游戲中兒童是出于自己的興趣與愿望、自發自愿地主動進行活動,而不是在外在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顯示個人的潛力,兒童游戲往往滿足于活動過程而不注重結果,他們會根據自己個人的愛好和能力,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和方法,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此,游戲是兒童自主自愿的。 2、游戲是兒童感到快樂的活動 游戲既符合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又能滿足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對兒童來說游戲是一種享受。在游戲中,兒童通過操作材料、物品,控制所處的環境,體會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游戲不可預測的偶然性,又讓兒童體驗著意想不到的驚喜,游戲的可重復性,使其有趣的情節可以不斷重復,而快樂也在一遍遍地重復中不斷被復制。前蘇聯兒童心理學家柳布林斯卡婭說:“正是這種把以前獲得的印象組合成新的創造物的可能性,正是這種對自身力量的考驗,是游戲使幼兒產生巨大愉快的源泉。” 3、游戲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活動 在游戲中,兒童使用布娃娃、玩具手槍、玩具汽車等游戲材料時,需要把這些玩具想象成真的娃手槍、汽車,并模仿成人對它們施加相應的行為,如模仿媽媽撫育小寶寶、解放軍叔叔開槍射擊、司機叔叔駕駛汽車等,在此同時兒童想象著自己變成真的媽媽、解放軍戰士、駕駛員。 堆積木、玩沙、玩水等游戲沒有固定的玩法,小汽車、小船、娃娃等玩具也沒有固定的玩法。事實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兒童的游戲方式,在任何游戲中,兒童都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把游戲的方式加以變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4、游戲是虛構與現實統一的活動 兒童游戲并不是主觀臆斷或空想,而是以客觀現實為依據,是周圍生活的反應和寫照。游戲的主要內容、角色情節、游戲規則及行為方式都具有社會性,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應,是兒童渴望和參與成人社會生活的反應。但兒童的游戲并不是周圍生活的翻版,而是通過想象,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所以說游戲是虛構與現實統一的活動。 5、游戲是具體的活動 游戲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活動。每個游戲都有具體的內容、情節、角色、動作、實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游戲角色還有對話,所有的這一切,會不斷引起幼兒的表象活動。在這些表象的引導之下,兒童的游戲變得趣味盎然,其樂無窮。 二、游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幼兒園,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游戲的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能有利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幾方面的和諧發展。1、游戲能夠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 在游戲中,兒童可以自有的變換動作、姿勢,可以多次重復他們所感興趣的動作而不會受到限制。游戲是滿足他們身體活動的需要。許多游戲中都含有生理活動,這能夠鍛煉學前兒童的身體,增強其體質,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游戲對學前兒童的體能發展和各方面的協調有著很大的影響。如當學前兒童進行跑跳、攀爬、推拉、騎三輪車等需要大肌肉活動的游戲時,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并且增強體力,使他們更為結實,更為健康。而當學前兒童進行拼圖、繪畫、玩沙、玩水等需要小肌肉活動游戲時,可以訓練手腕、手掌、手指的靈活性,手與眼的協調性,是學前兒童更為靈巧。2、游戲能夠促進兒童的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前兒童通過游戲,能更好地認識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特性。在有戲中學前兒童無形中會學到很多概念,例如爬攀登架時他會體會到空間和高低,玩水時他會感覺到干和濕的對比,玩積木時他會認識到大小和形狀等。 游戲培養了學前兒童的語言能力。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產生了交往的需要,幾個學前兒童共同游戲,互相之間會有語言的溝通和交流。通過交流,促進了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通過游戲,學前兒童擴大了詞匯量,加深了對詞義的理解,語言表達也隨之得到了發展。 3、游戲能夠促進兒童創新意識和潛能的萌發 在游戲、特別是假象性游戲之中,兒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有,自由馳騁于假象與現實之間。在這一游戲氛圍中,易于在一些客體與觀念之間形成一些獨特的關系和聯想,這些獨特的關系和聯想一旦遇到日后現實可能性的催生,就會有所創新。 逼真的電視機、電冰箱、娃娃床鋪、桌椅,很自然地擺在一起,成了娃娃家。電視用來觀看,冰箱在家用來放水果,床鋪用來給娃娃睡覺,無形中老師的定勢作用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只能玩出單一枯燥的游戲,更談不上趣味了。 在一次游戲中,一幼兒用一個紙箱當燒烤箱很形象,在游戲后我啟發式地問幼兒:“這個紙箱還能玩什么游戲?”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了,有的說:“當電視機,放在商店賣”,有的說:“可以當自動柜員機”,有的說:“可以當長途車上的VCD機”還有的說:“可以當的士”……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的,這樣一來,一個看似平常的紙箱,在幼兒的游戲中卻發揮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維定勢,不但充分發揮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豐富了幼兒的作品內容,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就應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釋放出來。因此,游戲是創新意識與潛能的發源地,是其成長的根基。 4、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再現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現期望的機會。當游戲經驗能為幼兒提供問題的答案時,幼兒就在互動中開始了對自己的了解。幼兒通過游戲經驗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立的、主動的和有獨特的個性。游戲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和接受他們自己的感情,促進面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