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372
論傳統教育的現代教育價值 撫養后代,可以說是自古以來人類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則出自人類對教育價值的認知過程。我國古代就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許多關于胎教和兒童家庭教育的寶貴的幼兒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對現在的幼兒教育仍具有指導意義。 一、我國古代幼兒教育的示例 我國重視幼兒識字、讀書的教育傳統最遲出現在漢代。東漢思想家王充說他父親在他六歲時就教他識字、寫字,“八歲出于書館”。就是說他八歲時就在書館中接受完了基本的識字、寫字訓練,從書館中出來了或畢業出館了。又如,和熹鄧皇后六歲時能通曉較早的字書《史籀篇》,章德竇皇后在六歲時也能識字寫字。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在《急就》《三倉》等字書的也有遣幼童入學學習的記載。在這里我們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古代所講的歲數都是虛數,六歲指的是出生的第六年,實際上有四五周歲,八歲則只有六七周歲。這就是說,秦漢時期的幼兒有的在四五周歲就開始學習識字、寫字,六七周歲就讀完了基本的字書。在他們所學習的字書中,流傳下來的《急就篇》有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據說末一百二十八字為后人所加。起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也就是說,當時有的兒童在六七周歲時,已經能夠認識、書寫二千左右漢字、同時受到了各種基本知識的啟蒙教育。 唐代也有兒童因較早接受文化教育的例子。例如唐代太宗妃徐氏,“名惠,生五月而能言,四歲誦《論語》、《毛詩》,八歲好屬文。”駱賓王七虛歲時寫出《詠鵝》;著名詩人李賀七虛歲時作詩“援筆輒就”。 二、我國古代幼兒家庭教育的原則及對當代的影響 我國古代幼兒家庭教育的原則大致分為五大類:早教的原則、環境習染的原則、量資循序原則、鼓舞原則、注意趣味性和游戲性。這五類原則大體涵蓋了我國古代教育的內容,我們就從這五個原則探尋古代家庭教育對當代早教的影響。 1.早教的原則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就提出我國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原則,例如:抓緊時機,及早施教等。他認為嬰幼兒時期是認識的奠基時期,必須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長,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嬰幼兒 “學期未充”、“精神未定”,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二是幼兒的精神專一,會有很好的教習效果。 “早教、勿失機”,也有深刻的科學道理。這個“機”,大致相當于“關鍵期”的意思。先天的遺傳固然重要的,但是關鍵還是在于后天的開發。而人潛在能力開發,在時間上有嚴格的選擇的。按照顏之推的說法,某一種能力只能在某一固定時期開發,抓住了這個機會,可以使幼兒的天賦得到最佳發展,并使他終身獲益。錯過了這個機會,發展就困難的多。所以“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2.環境習染的原則 環境習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時,這一時期少年處在是與非的交叉路口,并不能很好的分辨清楚,因此家庭和周圍環境對幼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利用環境對兒童進行積極引導。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也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印證了這個道理,后人常贊她懂得潛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所謂環境分兩種:一是事物的環境,二是人的環境。父母應把嬰幼兒置于好人好事的環境之中,避開邪惡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響,使其受到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西周有人曾提倡小孩“與正人居”而不與惡人居,使小孩接受好思想、好行為,而避免壞思想、壞行為的影響。 3.量資循序原則 崔學古是清初著名的蒙學教育專家,他在《幼訓》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量資循序”,意思就是說應當根據弟子的資稟高低和學問生熟,循序漸進,“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優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開,生機日活”。蒙養教育不能“欲速以求成”,“性急于一時”,“而在操功于悠久”。 這里有兩種含義,一是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天資稟賦,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教學計劃;而是學生在沒有外來強制的情況下,在“優而游之”的和諧愉快的狀態下活動學習,導致“自然慧性日開”的結果。 4.鼓舞的原則 所謂鼓舞,是指教育年幼的兒童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但是表揚和鼓勵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合理利用這一手段,達到激發兒童志氣,促進其進步的目的。表揚鼓勵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對象而有所不同。對于比較遲鈍的兒童,應當“舉其長以揚之”,他就會不敢自退。對于比較懶散的兒童,“加以禮貌”,則不鄙。對于比較聰明而洋洋自得的兒童,“摘其短以抑之,則不驕”。 5.注意趣味性和游戲性 經過查證大量的史料,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古代教育家們也通過我們現今使用的趣味性來調動學子們的積極性,叫做“樂學”。 孔子就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王陽明認為,一般來說兒童的性情,喜歡玩耍而不喜歡拘束,這好比草木開始發芽時那樣,自由自在地就會長得茁壯,使他折斷彎曲就長得萎靡不正。 另外,北宋時期學者揚億在所著《家訓》一書中明確指出:“童稚之學,不止記誦”,而是要“養其良知良能”。 三、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及對現代的影響 在我國古代對幼兒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教學內容,儒家思想是我國古代的正統思想,通過對儒家思想中關于幼兒教育的內容,從中找出現代可以借鑒的歷史意義。 1.孔子的幼教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卻是人本思想,他強調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可以歸納出以下四點。 (1)重視人的生命。 (2)依據“性相近,習相遠”而提出的“有教無類”。 (3)“樂學”與啟發式教學。這對當今改革幼兒教育,尊重人的認知規律,培養幼兒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無疑起到積極作用。 (4)重視個人的現實存在和自我實現的價值。因此幼兒教師在教育中要鼓勵幼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與意志力去戰勝困難,實現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陸桴亭的幼教思想陸桴亭,是明朝末期的江蘇太倉人,他的蒙養教育思想比較獨到。首先他提倡早教,原因是由于時代的不同,人心風俗大異于古,兒童能力的發育不同,啟蒙教育也應當及早實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