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24
內容摘要:不同的家庭要參照自己家里的經濟狀況,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師資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是否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學外語。千萬不要因為望子成龍就施加過多的壓力給孩子,如果把學習外語弄成一件非常嚴肅的政治任務,那樣孩子就會望而生畏,止步不前了……素質教育真誠希望家長能正視藝術教育,讓藝術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收益,讓我們的孩子在藝術的熏陶下健康成長。關鍵詞:學外語 特色教育 心理負擔 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講義》王懿穎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講義》祝士媛 聚焦學前教育 ———關于學齡前兒童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兩年的學習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從入學之初到現在的即將畢業,這期間接觸并捧讀了許多本關于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就我所學的學前教育專業而言,這些由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編纂而成的著作,實用性、專業性極強。對于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如果能夠扎扎實實地學完所有課程,將其領悟消化,融會貫通。再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去,應該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進而促進自己的教學水平取得突飛猛進的成績。現將此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印象較深有所感觸的內容摘取出來,談談自己較為膚淺的認識,權當是大海之中幾朵小小的浪花吧。 現在的社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外語和藝術特長的重要性。很多年輕父母非常重視孩子上幼兒園時期的語言教育和特長教育,用一句經典的話來說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現在出現了入園難、園費貴等現象,但是這并不影響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教學質量、教育特色的關注。于是,很多幼兒園把雙語教育和藝術特長教育當做是幼兒園對外形象宣傳的殺手锏之一。凡是貼上了這兩個閃光標簽的幼兒園往往能吸引到更多關注的目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率先謀得一席之地,占得先機。首先要談到的是關于幼兒要不要學外語以及最佳時機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國內外對幼兒外語教育有著不同的觀點。那么,專家們對待幼兒園開設外語課又有怎樣的看法呢?國外心理學界提倡兒童學外語宜早學的有五位代表人物,他們是神經學家彭菲爾德、羅伯茨, 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斯,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和語言學家倫尼伯格。1959年,彭菲爾德和羅伯茨通過研究發現,兒童因受傷或生病損傷了左半球的語言區后,仍有驚人的語言學習能力;而成人左腦受損后其語言能力卻通常無法恢復正常。這其中的原因是,兒童在語言區受損后,仍可用大腦的其他部分補償語言功能;成人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根據這些觀察,彭菲爾德和羅伯茨認為,學習外語的最佳年齡為4-10周歲。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時,有不同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兒童對一定事物會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和興趣,并且學得很快,而過了這個時期這種情況就會消失。兒童的語言敏感期是出生后8個月到8歲。提倡遲學外語的有斯特恩和奧蘇貝爾,他們認為,成人在學習語言方面比兒童有更高的認證能力和更大的情感優勢,成人比兒童有更強的記憶力、分析能力和更強烈的學習動機。所有這些品質可能會使成人比兒童更有效地在正規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在對待兒童學習外語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國內也是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派。持贊成態度的認為幼兒有學習語言的天賦,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發音機制沒有定型有條件正確模仿人類各種語言的發音,所以學習第二種語言越早越好,可以為將來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長大能出國留學,也想讓孩子從小打好外語的基礎。反方的理由則認為,兒童應先學好母語,在學習第二語言,不能操之過急。現在幼兒學的東西太多,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學英語是趕時髦,孩子是犧牲品。認為沒必要這么早就記著學第二種語言,因為幼兒園不可能普遍學英語,大多數小學又不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學了也不能銜接,屆時還要從頭學,還不如讓孩子多學點別的特長什么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