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XLX631 論文字數(shù):4333
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問題研究
[摘要] 作為正常社會上有自主意識思想的一個人,不僅需要身體機能上的健康,更不可缺少的是其心理的健康。青少年學生具有青春期發(fā)育中、體能增強、行為能力提高的身體機能特點,但同時也有情緒不穩(wěn)定、易受引誘、易被群體影響、叛逆等心理特征。因此青少年最易成為暴力和犯罪的受害者,同時也極可能是暴力和犯罪的施行者。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對社會的影響已經(jīng)是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青少年學生作為社會敏銳的觀察者,他們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矛盾和混亂當中,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引導,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問題就是其中的突出問題之一[ 甘春華,《淺談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科技資訊》雜志,2007年第27期。]。筆者作為有多年從事刑事辯護經(jīng)驗的律師,現(xiàn)從當今社會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的現(xiàn)狀、外部和自身心理原因、預防與對策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關鍵詞] 校園暴力 學生犯罪 外部原因 自身原因 預防與對策 一、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的特點及類型 (一)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的特點 校園暴力和學生犯罪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其他社會人員之間發(fā)生的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地區(qū)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暴力犯罪行為[ 陳倩;李瑱,《校園青少年暴力犯罪若干問題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年第S1期。 ]。筆者分析,涉及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的行為有以下幾個特點:1、從行為時的心理狀態(tài)看,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大多屬于即時情況下激情誘導而為,實施暴力或犯罪時大多是臨時的起意并非有蓄謀或準備意識,而且當施行主體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則更易產(chǎn)生暴力及犯罪行為;2、從行為的目的來看,為錢物或為個人感情而實施;3、從行為方式來看,由于實施的學生多有不顧后果嚴重性的心理,以至通常手段極其殘忍,一般使用刀具等具有極大傷害能力的工具;4、從行為主體的性別差異來看,明顯男生遠遠多于女生。 (二)校園暴力與學生犯罪的類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