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焦慮狀況與影響因素 [摘 要] 1999年 來 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擴大招生規模,教育模式逐步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畢業生人數從2000 年的 107萬猛增到2010年的631 萬 , 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容易導致心情緊張,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就業焦慮。就業焦慮是一種消極情緒,主要表現為情緒上心神不寧、緊張煩躁,行為上茶不思飯不想、頻繁翻看就業信息,嚴重者呼吸急促、心腦電圖變化等,影響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性別因素、經濟因素、就業形勢和就業觀念等。出現了就業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較為普遍影響著大學畢業生的日常生活學習 求職動機為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若能夠正確了解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焦慮、識別其表現形式、知曉其中原因,就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克服焦慮心理,順利擇業就業. [關鍵詞] 就業焦慮 心理因素 大學生 近些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擔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普遍出現了嚴重的就業焦慮問題。且提前到大一大二階段,重大課題研究表明,擇業焦慮成為大學畢業最多見的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問題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 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狀況 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樊富珉表示,面臨就業產生的危機感已成為近幾年來應屆大學畢業生心理咨詢的新熱點。在2009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3月連續三年的調查測試中,分別有44.2%、51.3%、57.4%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業焦慮,顯逐年上升的趨勢。 1.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成因 (1)大學生就業焦慮的主觀原因 以研究高職學生為對象,有的以研究貧困學生為對象有的以研究碩博生為對象,有的以研究中職生為對象, 也有以研究女大學生為對象的雖然研究對象和角度不盡相同,但一致認同將大學生就業焦慮的成因歸結為主觀和客觀兩大因素. 首先是不合時宜的精英就業觀目前大學生依然有著很強烈的精英意識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招生卻要精英化的就業是不現實的就社會結構來說也多是大眾化的就業崗位 ,大部分畢業生則只能屈就其位. 其次是大學生對就業形勢和自身發展狀況的認知偏差,由于大學生涉世不深缺乏社會經驗不能正確認識社會及就業形勢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最后是大學生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當今在校的大學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紀年代,多是獨生子女優裕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溺愛 ,使得他們很少經歷困難和挫折, 其獨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 ,在艱難的擇業面前, 小壓力也會變成大壓力 ,呈現強烈的壓力反應 ,就業壓力導致了焦慮. (2)大學生就業焦慮產生的客觀原因 第一 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與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的矛盾,從1999年起我國連續擴大了高校招生規模, 使得畢業生數量跳躍式增長, 而社會上就業崗位增長相對緩慢. 第二 社會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與高校學科建設滯后的矛盾, 就業已趨飽和的專業的大 學畢業生工作難找. 第三 用人單位的需求與畢業生實際狀況的矛盾, 在人才市場上出現了工作難找人才難覓的供需怪圈. 第四 就業工作的社會化 存工作模式的矛盾. 2.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表現 大學生就業焦慮是大學生在面對擇業問題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消極情緒,與學生對自我 和擇業能力的認知評價有著密切聯系,因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擇業刺激或就業壓力的不同而存在程度上的差異,是對未來的、即將發生的擇業事件的擔憂。 應屆大學畢業生容易擔心自己的理想能不能實現,能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專業特長 的崗位,能不能有良好的辦公環境,自己找到的工作跟父母希望的不一致怎么辦,就業后不能勝任工作等等。這些擔心給同學們帶來的情緒體驗、行為表現和生理變化就構成了就業焦慮的表現: 在情緒方面,表現為容易心神不寧、緊張煩躁、萎靡不振、 忐忑不安、 逃避現實等 行為方面的表現則包括不知所措、茶不思飯不想、頻繁翻看就業信息、一聽到有招聘會就帶上一摞簡歷前往、害怕去招聘會、面試前夜無法入睡、甚至批判就業制度、夸大就業制度的不公平等;嚴重的時候還會有生理變化,如冒汗、呼吸急促、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腦電圖變化、心電圖變化等。 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特點 就業焦慮具有三個特點。[[1]宋全政.大學生“就業焦慮”不容忽視[N]. 中國教育報,2008-4-18(2) [2]楊遇春,《高校畢業生擇業觀念30年變遷》(煤炭高等教育)2010-01 [3]林建衡.《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焦慮心理研究》《學理論》2010 3期 [4]吳克明,賴德勝.大學生自愿性失業的經濟學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38—41 [5]趙海霞,《大學生就業焦慮的研究綜述》,《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5期,第35頁]一是就業焦慮有明確的原因,因擇業過程而產生,隨擇業過 程的結束而消失。二是就業焦慮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擇業的場面、對自己的影響程度相關。大場合的、對自己影響較大的擇業面試,使得焦慮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小范圍的、對自己影響較小的擇業面試,焦慮程度輕,持續時間短。三是就業焦慮較少伴有精神運動性不安和精神神經功能障礙,而焦慮癥常有不自主的震顫或發抖的精神運動性不安癥狀,也常伴有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 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影響因素 (一)、心理因素 1、自我評價不穩定,使應屆大學畢業生容易自我否定,產生就業焦慮 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一部分,是個體對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的認知,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念、自我分析等,其核心是自我評價。研究發現,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客觀評價過高或過低都對擇業過程有影響。因為擇業過程中的大學生有的還未完成自我認同感的統一,在自我評價上還不穩定,容易過高或過低評價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等,表現為過度自信或過度自卑。過度自信的同學容易有過高的擇業期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就會眼高手低,拉大“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強自我否定感,產生焦慮情緒。過度自卑的同學本來就有過度自我否定的傾向,總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在擇業過程中就會缺乏積極主動的競爭意識,產生就業焦慮。[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le/biyesheng/44.shtml] 2、職業價值觀偏差,導致應屆大學畢業生擇業定位矛盾,產生擇業焦慮 職業價值觀指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 也可以成為“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的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在尺度”。在新形勢下,受我國經濟體制轉型、社會文化變遷、學校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們在擇業時開始考慮個人的專業對口、特長發揮、人際關系和單位的經濟效益、工資水平、發展前景等因素。甚至有了不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如過于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強調追求個人利益等,而忽略了對自身個性、職業要求、就業形勢的了解,導致擇業定位矛盾、求職受挫,從而產生焦慮。 3、擇業自我效能感低下,使應屆大學畢業生缺乏求職信心,產生擇業焦慮 擇業自我效能感指擇業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須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研究證明,擇業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的人存在較低的就業焦慮,反之亦然;大學生的擇業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的同時,焦慮水平也降低。因為擇業自我效能感高的同學相信自己能克服求職過程中將經歷的挫折,并據此做出積極的準備,善于收集信息、求助于他人、準確定位、樂于溝通、緩解壓力等。[[6]張曉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焦慮預測因素分析》,《蘇州大學》,2005年第1期,第2頁 [7]林建衡:《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焦慮心理研究》,《學理論》,2010年03期,第23頁 ]而擇業效能感低的同學自覺無力應對,可能選擇逃避、自我封閉等消極方式,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壓力,引發焦慮情緒。 4、人格特征中的焦慮易感性,使應屆大學畢業生情緒起伏較大,過度體驗焦慮 面對同樣的擇業情境,有的同學感到焦慮,或者焦慮的程度大,有的同學卻不感到焦慮或者焦慮的程度小,這跟人格特征中的焦慮易感性有關,容易引發焦慮的人格特質是特質焦慮和情緒穩定性。特質焦慮是相對狀態焦慮的一種焦慮特性。狀態焦慮是一種暫時性的情緒狀態或狀況,它的緊張度和起伏性隨時間發生變化。而特質焦慮是一種人格特征,更像一種動機或習得行為傾向,使個體容易將廣范圍的客觀非危險環境知覺為危險情境,并以與客觀威脅不成比例的狀態焦慮水平對這些情境做出反應。也就是說,人格特征中有特質焦慮的同學,在擇業過程中比沒有特質焦慮的同學更容易感覺到焦慮,或者更容易體驗過度的焦慮,帶來不好的影響。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通常穩重、性格溫和、善于自我控制,他們的情緒反應緩慢且輕微,很容易恢復平靜,所以較不容易焦慮;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通常擔心、郁郁不樂、憂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強烈的情緒反應時,容易出現不夠理智的行為,因此也更容易引發就業焦慮。 (二)性別因素 就業焦慮與男女性別有關。男女生在就業期的挫折心理、依賴心理、從眾心理、攀 比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等方面無顯著差異,但女生就業焦慮程度明顯高于男生。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在追求效益最優化的原則下,會全面衡量勞動力“性價比”,而女生由于體力、生理、婚育、家庭、思維、能力等因素導致“性價比”低于男生,成為限制就業的一個“瓶頸”。 (三)經濟因素 就業焦慮與經濟條件有關。貧困生內心渴望早日就業、盡快脫貧,但個人貧寒的家庭背 景、成長經歷、知識能力和社會關系等因素又往往使他們成為求職場上的弱勢群體,在面試環節被淘汰的比例很大。經濟上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使他們變得更加自卑孤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出現泄氣和沮喪的情感反應。27.8%的貧困生已呈現出過度焦慮狀態,這些同學在人格形成與發展中比較容易走向極端 (四)就業形勢 高校應屆大學生就業人數不斷創新高。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連年擴招,高校應屆大 學畢業生就業人數自然也就不斷攀高。據教育部統計數據表明,從畢業生總量看: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2007年為495萬,2008年為559萬,2009年達到611萬,而從就業來看,2008年應屆畢業生未就業的有168萬,2009年需就業高校畢業人數達780萬左右;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在1000萬左右,就業競爭激烈,形勢嚴峻 (五)就業觀念不合理 1、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因而極易選擇到并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2、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等級化。一些畢業生同學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3、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閑、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愿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4、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密切的職業就不考慮,這樣做只能是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 5、職業意義認識不當。許多大學生從觀念上來說,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在求職面試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但這些問題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心理問題時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面對細節問題時只要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禮儀知識,并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問題中層現出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禮儀素質,相信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解決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焦慮的對策與建議 (一)高度重視,政策合理引導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要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教育大學生樹立大眾化的 就業觀念。我國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要做好大學生就業觀念轉變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念。加強就業政策教育。畢業生對就業政策和環境的不了解,學校應加大宣傳教育,引導他們消除對改革的疑慮和誤解,從而使他們能在大學期間更加注意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大多數畢業生把在東部發達城市作為首選工作地,導致部分大學生就業困難,因此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基層就業是一個好的選擇。 (二)增強大學生對個人和社會的認知 對個人、個人資源、社會環境的不了解和工作的迷茫性是就業焦慮產生的根源。在就 業指導中,引導畢業生認識自我,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和發展潛力,如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活動。就業不只是畢業生個人的事情,在就業過程中往往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幫助,畢業生應該了解家庭及親戚朋友擁有的資源和學校提供的幫助,在就業過程中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注重收集職業信息,了解職業需求,并在大學期間通過參與實踐活動縮小職業需求的差距。 (三)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就業歸因 歸因方式有兩種,即內歸因和外歸因。大學生就業有六種歸因因素:個人素質、機會 運氣、求職知識、個人努力、積極情緒、社會關系。其中,個人素質、求職知識、個人努力、積極情緒屬于內歸因,機會運氣、社會關系屬于外歸因。當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取得好的進展時,適當引導畢業生進行內歸因,取得好的進展是個人素質、求職知識、個人努力、積極情緒等因素的結果,進行正強化,提高畢業生找工作的自信心。 當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挫折時,引導畢業生進行外歸因,認為找工作難是機會少、自己運氣不佳等原因,以保護畢業生的自信心。通過引導大學畢業生正確歸因,使畢業生始終充滿信心地尋找工作,以實際行動來降低焦慮水平。 (四)有針對性開展畢業生就業焦慮的心理輔導 研究發現,性別、獨生與否、學歷、學生干部經歷、家庭所在地和兼職經歷均對就業 焦慮產生影響,因而就業焦慮心理輔導需要針對不同群體的差異性進行。獨生子女對求職過程的擔憂高于非獨生子女,學校和家庭應該多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和遭遇挫折的能力。大專生對求職過程的擔憂高于本科生,非學生干部對求職過程的擔憂也高于學生千部,應該通過更多的求職過程的介紹和求職應對輔導來減輕他們的焦慮程度。學校方面可以利用其他機會培養大專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各種相關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自信,降低焦慮水平。城鎮學生的就業焦慮水平高于農村學生,因此應該適當調整城鎮學生的職業期望,通過各種方法降低他們的焦慮水平。從未兼職的學生焦慮水平高于有兼職經驗的學生。學校可以加強對沒有兼職經歷的學生的職業輔導,也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多找實踐機會,從而加深對職業的認識,降低就業焦慮。
參考文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