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心理咨詢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心理健康的話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心理咨詢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受到重視。心理咨詢逐漸被大家所理解,尤其在中職學校教育中發揮著積極地重要作用,成為中職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 中職教育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中西方社會價值觀念、文化習俗之間產生了強烈碰撞,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心理健康的話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 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許多學校都在積極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受到重視。 一、什么是學校心理咨詢 學校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在校學生的學習、適應、發展、擇業等問題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指導、幫助,并對有關心理障礙或輕微精神疾患進行診斷,矯治的過程。它不單是針對個別對象或特殊群體進行的心理咨詢和治療,還承擔起學校師生及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普及。 二、什么是中等職業教育 (一)什么是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 職業學校教育是學歷性的教育,分為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其中,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中專等學校教育屬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學生畢業經考核合格所頒發的是相應層次的學歷文憑。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于社會,社會也可受益于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圣職責。[ http://www.hudong.com/wiki/%E8%81%8C%E4%B8%9A%E6%95%99%E8%82%B2,《職業教育》,互動百科] (二)什么是中等職業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教育及各種短期職業培訓等。它為社會輸出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http://baike.baidu.com/view/63582.htm,《中等職業教育》,百度百科] 三、心理咨詢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等職業教育需要心理咨詢 近年來,校園內各種負性事件的報道屢見不鮮。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大都處在16-20歲這個年齡階層,思想行為極為不穩定,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信息化社會中,使中職學生無所適從 我們都知道,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有其特有的特點。在神經系統和體內激素的調節作用下,他們的身體形態、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反映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出現了同一性混亂,多重性格逐漸形成。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段十分迷茫、困惑且富有激情和幻想的人生。這一時期的孩子可塑性極強,又因為缺乏堅定、深刻的自我意識,再加上強烈的好奇心、社會給予的壓力和誘惑,很容易讓他們走入誤區。 信息化社會帶給了人們很多便捷,同時也帶給了人們很多混亂。大量信息好壞不分的涌入他們的頭腦里,讓他們在錯綜復雜的內容中去篩選和辨別實在是有些為難。因為他們沒有成熟穩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沒有堅定的信念,但他們又急劇向往成人,面對這些他們多半是埋下頭自己面對,這時候他們的迷茫和無所適從無人了解。他們需要一個人,不介入他們的生活和決定,但可以幫助他們理清頭腦中的混亂。 信息化社會也塑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讓人們在殘酷的現實世界里得到一處可以逃避的虛擬空間。這時很多中職學生開始迷戀虛擬世界帶給他們的快樂、成就感和情感滿足。使得很多中職學生對現實世界慢慢陌生,甚至排斥和恐懼。中職學生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不可自拔,中職學校心理咨詢刻不容緩。 2.中職學校教育的片面性,加劇了學生的心理問題 我國中職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技能教育轉軌,學習活動不再是單純的文化學習,而是一種全方位的心理活動過程,它不僅是認知發展過程,也是情感、意志發展的過程,同時還是職業能力、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業成就不僅與智力因素有關,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關,如:和諧的人際關系、穩定的情緒、濃厚的學習興趣、果斷的判斷力、深刻的自我意識、成熟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的目標、頑強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熟練的技術技能等。當前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著第一個問題是厭學,原因主要是學習活動形式單一、負擔重、壓力大、人際關系關系緊張;第二是考試焦慮,主要原因是教師乃至社會各界都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升學的壓力。當然如抑郁癥、多動癥、自閉癥等各種心理問題和障礙也會影響學習效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是一句空話。很多中職教師在工作中往往只把它們當成思想品質問題,片面的用教育口吻告訴學生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反而讓學生對這種教育方式產生強烈的排斥,不但解決不了學生的問題,反而失去了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干預的機會。由此可見,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http://www.doc88.com/p-467112454320.html,《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智育的作用分析》,吳先超] 3.家庭教育失誤使學生心理障礙更加嚴重 家庭是我們來到世間的第一個教育環境,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但在我國,很多父母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有些家長根本沒有聽過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更有家長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遠遠超過孩子。在教育實踐中太多的案例已經證明,許多問題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家長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他們一味的認為只要掙足夠的錢供孩子讀書,滿足孩子的吃穿住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他們整天忙于工作,閑下來也多是忙于與朋友間的休閑娛樂當中,他們不愿意花時間陪伴孩子,或者只是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不能給予孩子安全、歸屬、愛和尊重需要的滿足。孩子學習上出了問題往往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心理上、人格上出了問題。在學校受到挫折的學生,在家里得不到安慰、鼓勵和信任,得到的是父母的打罵和不理解,在情感上不能相互鼓勵、支持,而是相互指責和傷害。家庭漸漸不再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反而成為孩子逃避的“噩夢”。 4.就業和擇業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制度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近年來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失業率上升。在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下,剛剛走向社會的中職學生在擇業時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困擾、挫折和沖突,給中職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中職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在求職擇業時盲目攀高,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期望值較高,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希望在環境好、條件好、效益好、發展空間大的單位就業。在求職中不肯“屈就”,對用人單位過分挑剔,從而錯過許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在擇業過程中,一些學生仍存在等、靠的依賴心理。擇業就業時寄希望于學校和家庭,缺乏把握時機、創造機會的主動性,以致于使自己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 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多數中職畢業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懼心理,使學生精神上負擔過重,長期被假想的苦難所纏繞,整天精神緊張,有的甚至產生了恐懼感,嚴重影響了學習和生活,就業時出現退縮行為,影響正常擇業。 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場上,一些學生缺乏自信,不敢主動大膽地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大膽地參與就業競爭。還有一些學生恰恰相反,他們過分自信,擇業時盲目樂觀。這種不切實際的自負心理嚴重影響了就業的選擇,常常使他們失去了很多機遇。 (二)心理咨詢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心理咨詢有利于德育的發展 德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積極生活態度,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是影響品德的重要心理基礎。 面對問題學生,德育教師和班主任老師普遍將其歸咎為思想問題,很少全面、系統的尋找問題背后原因。于是總是用學生已經厭倦了的各種道理來教育他們,收效甚微。最終結果是老師辛苦,學生厭煩。其實許多問題行為的背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心里。如自私、虛榮、任性、偏執、狹隘等不良個性特征,家庭教育環境,不亮人際關系,過去的某些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為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實踐證明心理咨詢對提高德育實效性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2.健康心理是智育目標順利完成的保障 學業成就不僅與智力水平有關,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關。心理健康的學生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高度的自制力、深刻的自我意識、積極地人生觀等,這些非智力因素恩能夠夠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力集中、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興趣濃厚,學習效果更好。 有些中職學生由于家庭環境或者某種心理問題或障礙(如抑郁癥)的影響,學習上缺乏動力、精力不集中、缺乏學習熱情等。光在口號上吶喊要認真學習,提高成績,而不解決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一切都將是浮云。由此可見,健康的心理是學習的重要保障。 3.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相輔相成 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影響十分明顯,現代醫學認為身心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生活中很多因身體疾病引起的心理問題數不勝數;兩一方面,心理健康與否也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很多情況下,身體上的不適感不是來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來自心理原因。比如,有嚴重考試焦慮癥的學生常會感到頭痛、胸悶、失眠、食欲不振等,這些都是生理癥狀,上醫院檢查卻查不出身體上的毛病,讓家長和老師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些癥狀除了生理問題以外,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心理問題所造成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心理上加以調適,才有可能得到徹底解決。 四、如何在中職學校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咨詢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不僅要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而且要重視對教師及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學生在學校收到教師的影響,在家里收到父母的影響,這些都將是他們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背后很可能就存在一個問題家長或者問題老師。實踐中,很多心理問題跟溝通有著重要關系。家長和教師都應當將自身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才能進行有效溝通,這樣將會避免許多的誤會。讓學生感到學校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也感到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品格,進而使學生能夠順利快樂的成長。 (二)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緩解學生壓力,治療學生心理疾病 中職學生來源復雜,學生各自家庭環境不相同,尤其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離異、子女有困惑,苦惱找不到地方說,脾氣變得古怪、冷僻,不與其它孩子交流,容易走向極端,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讓孩子的心際有處傾訴,可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 (三)常開展一些心理輔導活動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通常都是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而安排的,主要從學習、情緒情感、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輔導。如在學習方面良好認知品質的培養、學習策略與方法指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和各種學習障礙(如厭學癥、學校恐懼癥、多動癥、考試焦慮癥等)的防治等;在自我意識方面,如積極自我觀念的培養,自信心的培養等。 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更廣泛的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師生從理論上、意識上更加了解和重視心理健康,摒除師生對心理問題及心理疾病的錯誤認識。總之,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要要求,也是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心理咨詢設施配套及對心理咨詢人才的培養 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和設備完善的心理咨詢室是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必要條件。這樣才能有效的進行心理問題的咨詢與治療。有了這樣的咨詢機構實體,心理咨詢才能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為廣大師生服務,因此,建議中職學校要加大對心理咨詢方面的投入。 (五)設立心理協會學生社團 心理協會的設立,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同時發展朋輩心理輔導。協會組織各種心理活動,如心理游戲、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更加深刻。在協會,學生可以以找到更多的朋友,擴大交際圈,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協會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的簡單培訓,發展學校朋輩心理輔導員。 心理協會要不斷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心理咨詢在校園里形式更加多樣化,營造一個美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壓力和迷惑,尤其是中職學生這一階層,如果這種迷惑得不到及時解決,會給個人帶來心理問題,這也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所以在中職學校中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已經非常迫切和需要,但是如何做好中職學校心理咨詢,使其在中職學校教育工作中,發揮最大化的效用,則是我們所有做心理學研究者以及中職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相信,隨著中國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心理咨詢也將為越來越多的學子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的校園生活更加的美麗和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