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644
中學生逆反行為及疏導 [摘 要] 中學生表現出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是青少年時期比較多見的現象。本文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分析了中學生逆反行為產生的主要心理原因,著重用案例描述了中學生逆反行為常見的八種表現,探討了針對每種逆反行為所應采取的相應的疏導措施,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關鍵詞]中學生 逆反行為 表現 疏導 一、中學生逆反行為及其表現 (一)、什么是逆反行為 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故意提醒讀者不要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結果,大多數讀者采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內容。這種在特定的條件下,其言行與當事人的主觀愿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行為的典型反映。 所謂逆反行為,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與教育者的主觀愿望相反的言語和行動。逆反行為是逆反心理的表現,它是一種對抗行為,不服從或者有意違抗教育者的說服和命令。 (二)、逆反行為的主要表現 中學生逆反行為的表現復雜多樣。根據中學生逆反行為產生機制,可以將逆反行為分為: 1、超限逆反行為 指由于教育時間過長,超過了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產生的逆反行為。 2、飽和逆反行為 指由于過多地重復某些教育內容而引起的逆發行為。 3、禁果逆反行為 指青少年對被禁止的東西特別感到好奇,從而想違反禁令去嘗試的行為。 4、信任逆反行為 指中學生由于對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對其教育內容產生的逆反行為。 5、自主逆反行為 指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不當而使中學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脅時產生的逆反行為。 6、評定逆反行為 指教育者對某一事物的過度評價在中學生中引起的逆反行為。 7、情境逆反行為 指在不適宜的情境中進行教育行為時產生的逆反行為。情境是指個人意識到的對個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小環境。 8、歸因逆反行為 指由于對教育者的內在動機產生懷疑而發生的逆反行為。 二、中學生逆反行為產生的原因中學生逆反行為來之于逆反心理,逆反行為之所以在中學生中表現比較突出,主要是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