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711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通過父母的教養行為,才把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及社會道德規范傳遞給兒童。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紹三種父母教養方式,其次從四個方面論述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最后針對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提出有利于兒童心理健康的教養對策。 [關鍵詞] 兒童 父母 教養方式 教養對策 一、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 (一)、三種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教育兒童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特征的概括,反映親子交往的實質。父母教養方式最常見有以下三種類型: 1、溺愛型:這類型的父母常常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無原則的滿足。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造成孩子軟弱無能、懶惰、任性、缺乏責任心等不良心理,已成為普遍現象。 2、專制型:這類型的父母一般都獨斷專行,自己說了算,不是以理說服孩子而是多采用體罰的方式對待孩子。 3、民主型:這類型的父母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孩子,使孩子的智力和個性得以健康發展。只有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才能增強兒童的自尊和自信,培養積極向上、熱情向上、熱誠友善的性格和獨立性、創造性。 (二)、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1、父母過分溺愛影響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溺愛是一種需要否定的教養方式,愛孩子是人類的天性,但父母應該認識愛與溺愛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擁有了比以前更為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同時也帶來父母對青少年兒童的嬌慣和放縱。像我們家隔壁5歲大的小軒,到現在整天還是她的媽媽喂他吃飯,幫他穿衣服穿鞋子。今年小軒進入幼兒園學習,整天哭著不愿去上學,在學校以上的事情都是小朋友親自完成,而他卻不會自己做。他感覺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差異,從而產生不愿意去上學的心理,選擇逃避的方法。研究表明這類兒童,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產生依賴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