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995
交通違規現象的心理因素分析 [摘 要]交通事故已成為和平時期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社會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原因和外部原因,心理原因是指僥幸心理、特權心理、從眾心理、自信心理、不同氣質的表現、懶性心理和較勁心理。外部原因有車輛數量的成倍增加、主動違規、司機不良的行車習慣、天氣情況等。如何杜絕交通違規現象也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從自己做起,相關部門要作好指導、監督、管理的責任,法律、法規再完善。本文基于心理學理論,對交通違規現象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 交通事故 心理學 2010年,全國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3億。與去年相比,事故起數減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數減少2534人,下降3.7%;受傷人數減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財產損失增加1196.7萬元,上升1.3%。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 一、交通違規現象發生的心理原因 1、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違反那些為了維護事物發展而制定的規則,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使事物按著自己的愿望發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錯誤經驗,認為自己從未發生過事故,而產生麻痹思想導致違章行為,釀成事故;二是有小概率容錯思想,事故的出現是存在小概率隨機規律,根據海因利希關于重傷死亡、輕傷、無傷害事故比例為1:29:300,說明重傷死亡的事故是存在于小概率之中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必將造成嚴重后果。僥幸心理在交通違規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鄉村小道上,由于監控設施不完善,造成監管不到位,特別是到了晚上,路人稀少,很多司機就產生了僥幸心理,汽車到了路口非但沒有減速通過,反而還加速行駛,往往造成事故的發生,或者說,即使有監管設備,還是愿意冒險一試,要是僥幸能逃過,那是最好的了。 2、特權心理 有一些司機,他們自持自己有某種權力,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超速、亂停車,即使有民警去管理,他們也不會配合,所以必定會造成交通違規事故。 3、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有一個流傳很久的笑話:如果一個人對著天空看很久,就會有很多人跟著看天空,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對著天空看,這雖然只是一個笑話,卻也折射出在現實交通道路上的一些現象:當一個司機在一個擁擠的路口紅亮燈時,選擇違規通過路口,周圍的很多司機也會效仿他,“為什么他可以順利通過,我就得苦苦等待路燈變綠,不如我也跟著闖紅燈。”這就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4、、自信心理 自信是指對自己有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有些老司機,多年沒有發生事故,天長日久產生了一種自信心理,認為自己絕對不會發生交通違規事故,所以在發生復雜路況或處理突發性事件時,過于相信自己或過高估計自己的駕車水平,不注意總結經驗,單憑自己的感覺,結果釀成了悲劇。 5、氣質的不同表現古典心理學將人分為四種氣質: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郁質,最新交通心理學研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