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277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摘要]我國的留守兒童在如今的社會中也被稱為三無兒童,生活上缺少照顧、行為上缺少管教,學習上缺少輔導,到目前為止,不少的留守兒童,都伴有或多或少問題。希望我們能夠有耐心,用愛心來感化,加上正確的教導,必然會有成效的。爭取多方面協調配合改善其心理健康。[關鍵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我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據了解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接近2000萬,這個數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留守兒童在學業(yè)方面與其他類型的學生相比差異并不大,其最易出現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心理健康與人格發(fā)展問題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是目前這一群體急需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無法享受父母的撫慰和關愛,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人格發(fā)展不健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較高,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由于經濟、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原因,絕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不能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農村,與祖輩一起生活或寄養(yǎng)在叔輩朋友家或自我照顧,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我國留守兒童存在的五大心理問題 消極的心理情緒、性格孤僻內向 性格孤僻內向,容易造成消極的心理情緒。留守兒童年齡幼小,離開父母盡管有的是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監(jiān)管,但是畢竟與父母是親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煩事情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內向,不開朗。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tài)。“留守兒童” 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管教,而隔代監(jiān)護人爺爺奶奶等又常常溺愛或放縱他們的行為,致使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成績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死盯著自己的短處,要善于發(fā)掘和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對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評價。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克服自己學習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留守兒童內心發(fā)展的不平衡、自卑與焦慮并存 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于考試的失敗、學業(yè)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常常處于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tài)。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善于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確立奮斗目標,在前進過程中發(fā)現不切合實際時,要及時調整,化壓力為動力。其實,適度的刺激和壓力能有效的調整機體的積極因素,正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tài)度,學會悅納自己。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長期分離,他們對父母的關愛缺乏感受,他們內心孤獨而寂寞,內心具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自卑心理兒童早期的經驗對人格、情緒和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人格發(fā)育過程中,早期的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甚至是學習成績。“留守兒童”問題正是因為父母在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相對疏遠,導致家庭關系失調,親子關系發(fā)生了消極變化造成的。另外,在缺乏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對社會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負或歧視,便會出現退縮或攻擊行為,有些人直至青少年時期仍然表現愛挑釁、易沖動和反社會行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