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29
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焦慮狀況與影響因素[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就業形勢的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向嚴峻,導致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業焦慮,本文著重分析大學生就業焦慮現狀以及影響因素,以及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焦慮 影響因素 一、引言 大學生,一個曾經在中華大地風靡一時的名詞,一個曾經讓無數學子為之奮斗的目標,一個曾經讓人們引以為榮的身份。如今,它卻成為當今社會讓人們值得去思考的話題。1999年,中央政府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提出了高校擴招的政策,當年大學擴招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根據教育部2005年的統計,200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2002年為145萬,2003年達到212萬,2004年升至280萬,而2005年,則爆漲為338萬,當時社會就業環境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吸納如此之多大學生的程度,導致很多的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狀態。[王丹、韓威:《教育與職業》,2005年,第19期。
參考文獻:1、蔣春雷:《大學生就業焦慮現象分析》,《教育探索》,2009年第二期,133頁。2、宋全政:《大學生“就業焦慮”不容忽視》,《中國教育報》,2010年4月18日,第二版。3、吳克明:《大學生自愿性失業的經濟學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年第二期,38頁。]這也導致大學生就業時產生了大量的焦慮,本文意在分析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其產生原因以及影響因素。 解決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的畢業生使整個社會更有活力,能更快的提高全民的素質,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更是高校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課題。 二、大學生就業焦慮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焦慮是指在沒有確定就業單位之前或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由于心理準備不足,對可能無法實現的就業目標所產生的憂慮、緊張、恐懼等焦躁不安的消極心理情緒,以及由此引起的有關認知、生理和行為上的不良變化。輕度的焦慮情緒可以激發個人潛能,但過度焦慮就容易造成生理失常或焦慮性神經癥,甚至產生過激行為。 案例:濟南某高校一位女生,經濟困難,學習優秀,曾擔任學生會副主席和校廣播站播音員,大四時半年內參加應聘52次仍未如愿,在過度的就業焦慮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三次試圖自殺。該同學在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受治療的初期經常自言自語,夢想能盡快就業,及早還清向他人借用的2萬多元學費。 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樊富珉表示,除了以前通常提及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以及感情問題外,面臨就業產生的危機感已成為近幾年來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新熱點。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2008年12月連續三年的調查測試中,分別有25.9%、37.3%、49.8%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業焦慮,顯逐年上升的趨勢 三、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因素 (一)各高校的大環境 學校的大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挫折有著直接的影響關系,一個學校的好與不好,不單單從師資力量上來衡量,而是從多方面來看。比如,學校的環境設施,學校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方式,以及校園文化的偏差,這些都會給大學生心理帶來沖擊,這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去多的大學校園所面臨的問題。 (二)各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變化錯位是制約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高校的運營機制一直是一種計劃招生、統一分配的計劃體制,很多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不是面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立足于自身師資條件,招生和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結果長線更長,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導致畢業生專業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這一矛盾在畢業生分配市場導向的今天明顯顯露出其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弱點。另外,高校的人才觀及相應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