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911
論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措施[摘要]: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特點而在求學、戀愛、人際交往、人格成長和其他社會化過程中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危機。對面臨心理危機的大學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應對措施,給予支持與幫助,使之逐漸恢復心理平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也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現狀, 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危機形成的原因, 并對高等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建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危機 危機干預 近年來,社會變革和高校擴招給大學生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壓力,在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如2004年的 “馬加爵事件” 、2007年華東某省高職院校三名學生殺害一名同學的惡性事件。當前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政府連續多次下發文件強調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足見我國政府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視,同時也說明當前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如何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建立長期、有效和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是我們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20世紀前期,美國、荷蘭等國家率先興起對心理危機的理論研究。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危機干預理論的研究不斷成熟,心理危機干預正式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課題。 2003年美國心理學家Kristi Kanel對心理危機的實質和發展過程做了更為合理和清晰的解釋,他提出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去定義心理危機,其實質都包括3個基本部分,即發生危機事件:危機個體感受到危機事件并因此痛苦;以前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對目前問題的解決無效;引起危機個體意識、行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失調。 心理危機理論的大師們常常根據危機刺激的來源又將危機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成長性危機。也稱為發展性或內源性危機、內部危機、常規性危機。第二類,境遇型危機。也稱外源性危機或環境性危機、適應性危機。 我國大部分學者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概念界定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從刺激源、危機狀態、應對情況和產生后果等方面進行闡述,只是不同學者闡述的側重點不同。有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則認為應該屬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范疇在干預內涵上,有的學者從技術操作層面上認為心理危機干預是對處于危機中的個體進行幫助,使其恢復平衡狀態的過程,注重應急和短期治療。有的學者從高校工作層面上主張心理危機干預應包含預防、預警、干預、幫護等內容,體現心里危機干預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 大學生心理危機主要指大學生個體運用常規的應付方式不能處理目前所遇到的內外部困擾時所發生的一種反應。它是由心理沖突引起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或生理反應,是指當事人遭遇超過其承受能力的緊張刺激而陷于極度焦慮、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狀態。總之,大學生心理危機包括以下核心要素:大學生面臨或認為自己面臨重大生活事件;大學生出現一些生理心理反應,但都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診斷標準;大學生自己感到無法應付、難以控制。 心理危機干預則是在發生嚴重突發事件或創傷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時的心理干預。它能幫助個體化解危機,告知其如何運用合適的方法處理應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療幫助個體度過危機,恢復正常的適應水平,防止或減輕未來心理創傷的影響。危機干預的最終目的是危機損害最小化,個人成長、人格完善最大化。 三、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