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616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與對策
[摘 要] 就業是高校大學生畢業后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也是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第一步,所以健康的就業心理是就業成功的關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和傳統的大學生分配制度的改變,社會上的多方對于大學生就業不利的因素,都無疑會加大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甚至引發心理疾病。所以當代大學生應當有良好的就業心態及心理素質,并要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提高自我,才能坦然積極的面對就業產生的種種困惑。
[關鍵詞] 就業特點 就業心理 心理問題 分析 對策
近年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和就業的選擇方向以及大學生就業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而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就業心理問題。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 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大學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 當代大學生追求的是社會需要與自我需要的結合,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廣東高校曾對1006名大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只有2.8%的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優先考慮“滿足社會需要”,而高達60%左右的學生把“能否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我價值”作為第一考慮因素,說明大學生對實現自我價值日益重視。 (二)就業選擇趨向務實理性 當代大學生就業觀由重視社會價值轉為重視經濟價值,把經濟利益、物質待遇放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與注重經濟收入相適應,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北京大學曾做過一項問卷調查,被調查198人中,52%的人希望去外企,28%的人希望去政府機關,其次為20%金融機構和工業企業7%,最后為自主創業3%。另外就業的地點也把大中城市、沿海發達地區視為就業的首選,而邊遠地區和農村則受到冷落。大學生普遍認為,大中小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相對發達,有利于個人發展。 (三)職業流動逐步定位 當代大學生破除職業終身觀,每個職業往往是個過渡,但注重就業的專業對口,從總體上看,大部分大學生希望就業的崗位和自己所學專業有關,這樣會更有信心,大部分大學生就業時的初選職業往往是暫時的,先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然后通過努力和流動機會,逐步過渡到位,實現職業理想。 二、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就業心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因素。 (一)擇業觀念滯后于就業制度的改革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大學生分配制度被徹底打破,但是,人們已經習慣的包分配的觀念還依舊存在,"自主就業"的就業觀念還沒有完全被家長及大學生所接受;又由于多種經濟成分的并存與單一的就業觀念的矛盾日趨突出,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