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315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增多,在農村出現了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環境使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影響著這群特殊群體的成長和成才,如何使這群兒童健康成長他們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本文通過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探討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提出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有效的教育對策,以便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發展。【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教育對策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城里謀生糊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被留在鄉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環境表現在這些兒童身心之上心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那么“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現狀如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又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關注。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根據國內有關資料調查顯示,中國1.2億農民常年于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千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并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系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在這樣特殊的環境成長這群孩子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心理問題,并且兒童的心理問題呈上升的趨勢,具體表現如下: 1、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有關調查顯示,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3、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郁等問題。有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后,我一個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后,我幾乎沒有笑過,多么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格。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心理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