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9071
試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閱讀
煩瑣的分析,填鴨式的講解——這些以書為本,以師為本的傳統閱讀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已逐漸喪失了生存的空間。小語新大綱明確指出:“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朱作仁、祝新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07頁]而研究性閱讀正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閱讀課堂教學新模式。它借鑒了“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來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要求學生用研究的方法會閱讀課文,去收集、分析和處理與課文閱讀專題有關的課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發展自己個性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這種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倡導探究性學習,倡導學生的自主感悟、體驗的全新的教學理念如三月的春風吹拂著閱讀教學的田園。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筆者一直以此為指導,努力探求著一種適應新課程理念、適應創新教育要求、適應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閱讀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性閱讀。一、研究性閱讀的指導思想1、研究性閱讀以學生為主體 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說:“教師的教為的是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是有對象的,有內容的,這就是學習的客體。誰來學呢?學生。學生必然是學的活動的主體。”[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開明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82頁]閱讀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研究性閱讀教學的視點是“學生”,即學生處于閱讀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人,突出了閱讀是學生的活動。但這一活動不是一個個體封閉式的自學,而是在班級集體的課堂教學環境中進行群體開放式的合作學習。它不可能沒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這絕不是教師的灌輸或傳授。教師的指導主要在于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研究性閱讀的環境和氛圍,創設引領學生的途徑和方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小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