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476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德問題研究
[摘要]教育工作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時代呼喚教師在道德上弘揚獻身精神、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當前,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是必要的,也是意義重大的。[關鍵詞] 課堂 教學過程 師德 問題研究 在學生眼里,教師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師德影響著學生的道德人格。目前,有些教師在職厭職,認為學生調皮、難教,對學生失去信心也失去自信。或對學生缺乏愛心、耐心。有些教師對學生態度冷漠,甚至有情緒失控,拿學生出氣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教師的行為需要有一個“自監督”的機制存在。這個自監督的機制實際上主要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我認為師德的體現主要在教師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信心。 一、教師對學生無條件的愛心是師德的體現在對學生的無條件愛心問題上,①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羅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從人格心理的角度做出過卓越的解釋。[赫根漢:《人格心理學導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411頁]那就是:教師必須保持對學生的“無條件關懷”。羅杰斯認為,兒童得到人際關系中的諸如溫暖、熱愛、同情、關心、尊敬等方面的關懷對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對教育工作者發出倡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正因為如此,“三顆糖果”的故事才會經久不衰。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孩子深沉的愛”。愛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也應該看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某些諸如教育方法、教育態度等教育問題,而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基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小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